中医西医都是人类医学的瑰宝,只要能治病救人,何必争孰高孰低?惟有彼此欣赏、互相启发、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举国振奋。然而,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中西医之间的辩论。有人认为,青蒿素是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是国际社会对中医的认可;也有人认为,青蒿素虽然源于中医的启示,但与中医无关,中医不必用诺奖为自己“贴金”。
青蒿与青蒿素,一字之差,相去甚远。青蒿是中药,青蒿素是西药。但是,从青蒿到青蒿素,是一条血脉相连、无法割断的创新链。屠呦呦团队既吸收了中医的精华,也运用了西医的智慧。客观地说,青蒿素是中西医融合的产物。就像一首古词中所言:“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青蒿素就像这个泥娃娃,中医里有西医,西医里有中医,岂能分清彼此?因此,屠呦呦获诺奖,既不单纯是中医的胜利,也不单纯是西医的胜利,而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屠呦呦获诺奖,值得中医骄傲,也值得西医喝彩。
其实,中西医之间的论战并非始于今日,已经持续了百年之久。尽管如此,中医和西医依然各行其道,各有各的“粉丝”,谁也无法独霸天下。这说明,中医与西医都是维护人类健康的手段,同属世界医学的一部分。中医与西医,如同珠穆朗玛峰的攀登者,一个从南坡上,一个从北坡上,山脚分手,山顶相遇,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南坡与北坡,地理环境不同,攀登方法也不同。无论走哪条路,只要能到达顶峰就行,不必遵循一样的规矩。同为登山者,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本应彼此欣赏,彼此鼓励。同理,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维护人类健康的“武器”。虽然理论体系不同,思维方式迥异,但终极目标都是维护人类健康,何必相互排斥呢?
一部人类医学发展史,就像一条奔腾的长河,汇聚了不同的医学支流,最终百川归海。无论中医西医,都不应自我封闭,更不应排除异己。一个僵化封闭的医学体系,是没有出路的。有人说,中医是落后的医学。事实上,从古至今,中医始终积极拥抱时代变化。“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就是中医生生不息的根源。从砂锅熬汤到颗粒中药,从膏丹丸散到注射针剂,从依靠五个指头到借鉴影像技术,都是中医与时俱进的例证。同样,西医也从中医里汲取营养。例如,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理研究,就是源于中医的启示。近年来,西医提出的整合医学、个性化治疗等理念,与中医的整体观、辩证观不谋而合。可以预见,中西医融合必将成为医学发展新趋势。当今,虽然西医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医的价值不容忽视。因为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也是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资源,可以成为未来医学的“灵感库”。只有中西医融合发展,才能创造更多医学奇迹。
千百年来,关于诸葛亮故乡在哪里,襄阳和南阳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清代顾嘉衡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同理,中医西医都是人类医学的瑰宝,只要能治病救人,何必争孰高孰低?惟有彼此欣赏、互相启发、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是一针醒脑剂,有助于让国人走出中西医之争的误区,成为未来新医学的探索者。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