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搜赖网内部测算,中国不良资产总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虽然商业银行披露不良贷款余额只有1万多亿元,但未来几年还有很大空间。加上影子银行坏账和企业逾期账款之后,整个不良资产行业面临的机会比十几年前更大(10月28日《法治周末》)。
应该承认,中国累计如此巨额不良资产及快速增长趋势,是与当前国际经济疲软及中国经济所处“三期叠加”是相吻合的;不良资产事实上成了中国经济“晴雨表”,深刻反映了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现实。所以,总额超10万亿元不良资产并不可怕,更不值得大惊小怪。笔者想说是,面对如此高企的不良资产,各级政府若不引起足够重视和警惕,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置化解措施,其后果就相当令人担忧了。
从现实看,超10万亿元不良资产会带来严重经济危害,绝非耸人听闻。
因为一,超10万亿元不良资产成了我国经济运行肌体的“毒瘤”,会侵害经济健康运行的每个“血管”,最终有可能导致经济崩溃。
因为二,不良资产是整体经济领域的“死资产”,不能发挥应有资金增值效益,反而会吞噬掉正常资金,形成整个社会资金“漏斗”和“黑洞”。在今天实体经济本已融资难、融资贵及银行不良信贷资金增长的态势下,更会弱化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动力。具体说,会带来四大严重经济隐患:
一是有可能推动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大幅上涨。因为银行与实体企业是休戚与共的资金命运共同体,实体企业占绝对比例的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企业经营不景气造成大量不良资产,首先殃及银行信贷资产。据银监会资料,目前尽管银行账面不良信贷资产总额仅10919亿元,不良贷款率仅1.5%;但由于实体经济并没有脱困,未来推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幅上涨不确定因素较多。
二是有可能带动“三角债”卷土重来。上世纪90年代初,“三角债”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难以解开的一个“死结”,由于企业间相互拖欠,把大量经营效益好、资金风险小的企业拖进了经营泥潭,使整个中国经济处于半死不活状态。目前“三角债”同样具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因为企业相互之间融资担保、行业上下游之间经济往来及不同企业之间资金往来形成的资金链条越来越紧,不少地区企业已暴发大面积债务违约现象,这一切实质都拜企业之间不良资产大幅上涨因素所赐。
三是有可能导致实体经济经营持续下行。目前,中央政府尽管采取了多次降准降息及减税等金融财税政策,尤其实施了大幅度简政放权,意在振兴我国实体经济,使其在稳定增长、扩大社会就业、确保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为此推出了“双创”宏伟经济工程。但从目前看,实体经济由于受国内外经济不景气影响造成的经营颓势依然不减,加上受累融资贵、融资难,实体经济依然处于困难阶段,尤其实体企业之间不良资产得不到及时置换处置,更会加剧融资难及经营效益下滑态势,实体经济可能还要长期遭受经营下滑的煎熬。四是有可能加大产业经济结构调整难度。10万亿元不良资产占了中国所有行业资产相当高的比例,这部分资产不能盘活,意味着大量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无法退出,会拖累整个社会资金及资源的重新布局和合理配置;而且,很多产业亟需转型升级,需大量资金作为“助推器”,而原有资产盘不活,银行贷款门槛提高更会使转型升级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从而延缓中国整个产业经济结构升级步伐,依然会使中国制造业处于低端水平,难以形成较强国际竞争力。
显然,超10万亿元不良资产成了悬在中国经济发展头上的一柄“利剑”,必须想办法将起拿下。从当前看,各级政府应在三方面有所作为:其一,加快不良资产证券化进度,盘活存量不良资产。内容包括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加速推广,盘活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存量;加快企业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推动企业不良资产上市,使盘活不良资产成为中国各经济主体的共同使命。其二,除按中央政府批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扩围、提高不良资产购买处置及转让能力之外,进一步放权搞活银监会批准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17家省级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允许资质优良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跨省进行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和批量转让业务。其三,进一步降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准入门槛,增加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数量,主要是允许大量民营企业、科技企业形成不良资产专业管理机构,凝聚一批不良资产行业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将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打造成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影响力最深、最广、最权威的信息交流和资源配置平台。此外,允许境外不良资产专业投资机构进入,为收购处置不良贷款开辟更多有效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