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阻挡“最大尿桶”的到来?

2015年10月28日 07:19   来源:红网   徐林生

  10月23日,“扬州炒饭”来了个总动员——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份炒饭”挑战赛活动在扬州举行,引发各方关注。不料,10月26日,吉尼斯纪录官方宣布,“最大份炒饭”挑战活动存在浪费食物情况,是不道德的,挑战无效。(10月27日《新京报》)

  据说,吉尼斯纪录每周都会收到上千条申请,95%申请是无效的。表面看,此番把“最大份炒饭”作废,吉尼斯坚守了“道德底线”,维护了该纪录的严肃性。事实上,由于这“最大份炒饭”炒作过头,想炒成“国标”,引发舆论哗然,被调侃成一语双关的“最大饭桶”,吉尼斯纪录官方“审时度势”宣布无效,更可能是一种危机公关行动。

  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上世纪50年代英国一啤酒厂老板“灵机一动”的创举,应该说,把一些有意义的“世界之最”,用严肃的认证程序把它们记录编辑成书,可以增长见识,增加谈资,开拓视野,于社会有所裨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央视引进中国后,吉尼斯纪录很快风行全国,一些中国化的吉尼斯纪录不断诞生。至今,中国已成了该机构的最大市场,无论从书籍发行量,还是纪录来源地,中国无疑是吉尼斯纪录的“蓝海”。

  国人素爱贪大求全,青睐“最XX”,“最大饭桶”是一个明证。一些人天真地把“世界之最”当作扬我国威之举,似乎越多“世界之最”,越光荣越自豪。殊不知,吉尼斯纪录收集各种“之最”,从最初的有意义、有价值,早已向无聊、重口味倾斜,且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比如:“一小时内用嘴移动蛆数目最多的人”、“嗅脚臭最多的人”、“收集肚脐眼脏物最多的人”,等等。这可是《吉尼斯纪录大全》白纸黑字写着的,如此恶心重口味,有何意义?虽然,国人还没有创造重口味“世界之最”纪录,但从近几年各地对破吉尼斯纪录的势头来看,最恶心“世界之最”迟早会出现国人的名字。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创纪录热情这么高,有什么纪录破不了?“最大饭桶”都已出现了,“最大尿桶”还会远吗?

  10月21日的环球网有一篇报道,题目是《吉尼斯纪录,英国送给世界的奇葩》,《吉尼斯纪录大全》主编罗塞尔先生承认,“书中记录的有些行为看起来是无意义的,甚至是无聊的,我们并不提倡读者去效法他人的某种具体行为。”“但由于能迎合读者心理,因此在许多国家无疑是需要的”。罗塞尔先生算诚实,但还不够坦率,因为该纪录除了许多无聊之外,还有不少恶心“之最”,而这些恶心“之最”,正是吉尼斯堕落所在。对此,国人能从主编先生的诚实中有所领悟吗?吉尼斯纪录早已成一门大生意了。

  改革开放30多年,国人视野越来越开阔,越活越自信,已越来越不需要通过日渐堕落的吉尼斯纪录,来刷存在感了。这次“最大饭桶”作废,剧情反转很快,或许是社会反思“最大饭桶”情结的好契机,国人是时候淡化“最大饭桶”情结了,否则,我们拿什么阻挡“最大尿桶”的到来?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