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本月16日有一篇报道,标题是“‘会展之都’武汉掀起‘盒饭革命’”。“革命”的大词下,其实是有关吃饭的“小事”,说的是武汉生产盒饭的企业迎来“提档升级”。
说起来这也是本地盒饭企业的一个大机遇:眼下在武汉举办的重大活动日益增多,且规格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会展之都”的名头呼之欲出。随之而来的,是参展或参与活动、自然也是要吃饭的人数激增。来自官方的数据称,仅上月的武汉网球公开赛,9天内就有120449位观众入场观战,前后约消耗了4万份盒饭。你就可想而知,今年9月才开始、会期为6个月的第十届园博会上,将会产生多大的盒饭需求,这还远未算上其他规模不等的大小活动。
这纯属城市发展带给企业的机遇,因此城市对企业也有要求:目前全市47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无论其先前档次如何,一律须面临提档升级的“革命”,内容主要包括全面依照《食品安全法》达到硬件设备设施和软件管理水平的相关要求,并经受3个月内的“最严大考”。
“革命”系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所发起,我则不由得猜想相关企业在这被动的“革命”之后又将有怎样的打算和作为。窃以为,遵从《食品安全法》应是对这些企业最起码的要求。此外,盒饭的营养搭配、味道、价格、配送服务直到企业品牌等方面,均为不言自明的竞争领地。可以想见,巨大的利好下必有新进的市场搅局者,47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在应付眼前的“革命”之余,理应感受到这些潜在的压力。
日前在电视里看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的访谈节目,见蔡先生领着女主持人穿行于香港的大小餐馆,品尝美味之余,总不忘强调这些店特色彰显并做得何其长久,不免生出感慨。我所多见的不少内地店,则是生意刚有起色,便放松要求,贱卖牌子,大打“连锁”的主意,结果不出两三个年头,人、店都不知去向,更能体察所谓“百年老店”之不易。
坚守一店不易,大规模扩张更是难上加难(如麦当劳、肯德基一类)。我更愿相信前者的苦心经营或伴随着审美的价值取向,而后者的纵横捭阖则必要在市场上披荆斩棘,奋力搏击。总之,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作坊,只要你面对用户,就永远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一流的企业和企业家,满足用户需求之外还能创造新的需求。现在武汉市盒饭的大单子就摆在那几十个厂家面前,这自是天大的好事。但如果你仅仅将其看作天上掉下的馅饼,应付完这场“革命”后便高枕无忧,需求和供给格局也不免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便是市场的逻辑。
(作者为武汉资深媒体人)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