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小打小闹”的经济活动,经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点燃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激情,就可以成为脱帽“欠发达”、实现“绿富美”的良策
“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去年以来,“缙云烧饼”持续走红,在各地开出授权门店136家,全年营业收入达4亿元。可以说,“小烧饼”登上了“大舞台”、打造了“大产业”、促进了“大民生”。
“缙云烧饼”现象的背后,是资源贫乏的地区,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路子的一种模式。由此可见,群众“小打小闹”的经济活动,经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点燃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激情,就可以显现出星火燎原之势,成为脱帽“欠发达”、实现“绿富美”的良策。
新常态下,如何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党委、政府要做“服务员”,更好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人认为应当“抓大放小”,言外之意是小烧饼不值得抓。缙云县委、县政府先后成立“烧饼办”、开办“烧饼班”、举办“烧饼节”,制定管理规定,落实资金补助,把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缙云烧饼”产业的品牌建设。
一个地方如何处理富民和强县的关系?过去人们重视大块头的强县产业,轻视产值贡献低的富民产业。“缙云烧饼”现象说明,这种标准至少是不完善的。缙云县既重视“顶天立地”的骨干,更重视“铺天盖地”的草根;既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也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富民产业的培育让我们找到了农民增收的“新引擎”,还叫响了“一个烧饼三个家家”的口号,即:发展家家乐(农家乐)、家家店(电子商务)、家家做(来料加工)及“缙云烧饼”产业。去年,农家乐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发放来料加工费2.8亿元,农村电子商务实现收入8亿元。这样的富民增收举措,发挥了本地优势,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更好,也更加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