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博物馆也可以不板着面孔

2015年10月16日 07: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胡印斌

  一项调查发现,仅有17.3%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去博物馆,61.1%的受访者只是偶尔光顾。专家指出,很多博物馆或是板着面孔在说教,或者在灌输,所以人们就不太愿意去参观、游览。(《中国青年报》10月15日)

  有这么多人不愿“亲近”博物馆,想必不会只是自身的原因。尽管这种原因确实存在,比如,长期缺乏利用博物馆的教育,使得我们很难马上认识到“走进博物馆”的意义与价值;在必然与或然之间,人们往往也会犹疑,乃至裹足不前。博物馆就在那里,可很多时候我们却视而不见,及至因缘巧合,闯进去了才会感慨,来得太晚了。

  人们疏远博物馆,从根本上讲,在于当下不少博物馆缺乏应有的亲和力,甚至板着面孔不讨人喜欢。这已成为国内很多博物馆的通病,有必要引起注意。

  首先,国内不少博物馆热衷于硬件建设,在馆舍上投入很大,从建筑的形制,到各种装修材料,可谓极尽奢华。这并非毫无必要,毕竟,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或者说“城市客厅”,建得尽可能好一点,甚至超前一点,有其合理性。但如果仅仅把注意力放在硬件建设上,而对于诸如导览、取票等服务,却缺乏足够重视,显然有些本末倒置。

  在普遍实行免费参观之后,很多博物馆的服务也打了折扣。不是冷冰冰,就是有气无力,爱看不看。或者热衷于在馆区圈出地方,搞一些收费的展览。一些地方的博物馆甚至在定位上只保证领导参观,完全忽略了一般观众的权益。比如,领导来了,就要清厅,或者干脆闭馆。凡此种种,均会对公众的热情产生负面影响,并不利于文博事业的发展。

  其次,很多博物馆在布展思路上也缺乏创新思维,耗费巨资的新馆建起来了,可主持其事者的思路还停留在过去,依然习惯于高高在上的布展。要么千篇一律,以单纯图文的刻板方式向公众灌输某种陈旧知识;要么一成不变,常设展览太多、太久。很多馆藏的宝贝文物,宁肯藏在库房里,也不愿拿出来与众人分享。可以形成借鉴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相信很多去过的人都印象深刻,那里不止藏品丰富,而且服务热情,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而在导览方面,很多博物馆安排的讲解员基本上是背稿子,面无表情地把这些词句念出来。观众即便发问,那些程式化的讲解员也会表现出茫然的神色,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更不要说与观众实现良性互动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著名作家沈从文挥别文学创作,转到文物界。他在历史博物馆不仅当讲解员,也写说明词。以他对展品的熟悉,以及知识的精深广博,讲解引人入胜。当然像沈从文那样的大家到展厅亲自讲解,或许不易做到,但现在的博物馆是不是可以考虑让馆里的研究员定期与观众见见面,并现场讲解?

  作为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博物馆理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这是博物馆的使命所在,也是公共文化品位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在各地大兴土木建设博物馆的热潮中,也希望能够真正把一把博物馆的脉,由表及里,真正做好文化的传承与播布。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走出寂寞的博物馆也别太闹腾    2016年05月20日
  • ·让博物馆“活”起来    2016年05月19日
  • ·博物馆不该排斥熊孩子    2016年05月1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