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本就该成为助学金评定的参考

2015年10月14日 07:19   来源:红网   杜建锋

  想被认定为贫困生,获得助学金,食堂消费水平成为助学金评定参考依据。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的这则消息引发了讨论。难道贫困生就不能吃得好点吗?吃饭开销大的学生被取消贫困生资格,这样的规定合理吗?(10月13日《武汉晚报》)

  餐费平均值在年级前10%的同学,将被取消贫困生资格。华中农大这一做法,引发了人们的激烈讨论。甚至有人质疑,贫困生是不是注定不能吃得好,不能吃得饱。抛开这些争论,笔者以为,发放助学金,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吃”本就该成为助学金评定的重要参考,因为民以食为天,吃饭尚且得不到保证,当然属于经济困难的学生。

  关于高校助学金的发放,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法,也都有自己的认定标准。怎么发,发给谁,发多少,学校都会有专门的人员予以认定。可是,现实情况总是复杂的,譬如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缺乏量化的客观标准,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收入差别,要凭借地区开具的贫困证明当然不具有充足的说服力,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给贫困生的认定带来了一定难度,可能就会出现并不贫困的学生长期被认定为贫困生的情况,发放的助学金可能并没有真正起到助学的作用。

  而根据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消费情况进行认定是相对公平客观的办法。因为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尽管家庭情况各异,但面对同样的物价,家庭支付能力究竟怎样,会体现的比较客观。而学校通过采集学生“校园卡食堂中餐、晚餐的消费记录”,根据“记录”进行排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既可以把学生的消费水平进行量化,又精确到了具体的人头,也杜绝了人为“不当”的操作空间,可谓是标准确定,可靠性强。

  诚然,如有同学所言,饭卡未必全是本人所使用,总有一些例外情况,譬如经常帮人“带饭”同学,这只需要学校预先声明,提前通知即可。当然,还要考虑个体差异的因素,一些人的饭量较大,可能会出现在吃饭上面花费较高的情况,而实际上本人也确属贫困,这就需要申诉制度来来补救,使应得助学金同学不能被遗漏。

  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帮助,需要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客观公正,需要学校综合掌握学生的实际消费情况,而把学生餐费平均值的排名作为认定贫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样的做法无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公正性,也在某种意义上让“黑箱”操作失去了空间。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