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多名郑州市民称,在家中闻到了焚烧秸秆味道。记者从郑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了解到,第二天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截至上午10点半,仅儿童患者已达180人,比前段时间增加20%左右。提醒家长:出门记得给孩子戴口罩。(9月29日《大河报》)
中秋夜弥漫着焚烧秸秆的呛人气味,不仅大煞风景,影响市民过节的心情,还给市民特别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伤害。媒体提醒家长给孩子戴口罩,当然是出于善意,可很显然,这只是一种被动的、无奈的防范措施。假如秸秆焚烧的痼疾不根治,大气的质量不能得到真正好转,恐怕戴口罩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就在不久前,还有一个事情也让郑州市民心里忐忑不安。不少郑州市民反映每到晚上就会闻到类似于农药的神秘刺鼻气味。环保部门对此进行了排查,但好像至今尚未找到气味来源。也不知道是偷排有害气体的不法之徒隐藏太巧妙,还是相关部门工作效率太低,抑或是里边另有什么隐情。
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些是不可控因素,但很多其实都是人为造成的,比如焚烧秸秆,比如违规排放有害气体。如果人们的环保意识能够提高,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这些人为污染环境的现象原本是可以得到预防的。
郑州因雾霾被环保部约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铁腕”来进行大气治理,于是,天真的蓝了,被人们称作“约谈蓝”。不过,当时就有很多人存在一个担心,就是“约谈蓝”会不会昙花一现。果然不幸言中,情况好了一阵子之后就开始反弹,近日郑州空气污染指数更是再次爆表,全国排名第一。类似的反弹,在其他一些城市也出现过,在APEC蓝、青奥会蓝之后都出现过。
事实证明,单靠约谈、单靠临时性的措施,无法长期留住蓝天。应对空气污染不能只靠市民“戴口罩”,在治理大气这个事情上,关键靠形成长效机制,关键靠治理力度。有了力度,像秸秆焚烧这样的老问题,也并非完全无法根治。大气污染防治依然任重道远,政府应当继续努力,市民和媒体也应当继续监督。
(责任编辑: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