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故宫遗址仍未摆脱商业车轮的碾轧

2015年09月11日 07:14   来源:京华时报   王石川

  在文物保护、文化传统面前,推土机经济必须克制。商业开发固然重要,但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保护文物就是保护祖先的基因,否则,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600年明皇宫遗址正遭遇商业开发?今年5月,就有媒体报道,南京市龙蟠中路东侧工地内发现明故宫皇城西墙遗址。最近又有媒体质疑:明皇宫遗址上面正在进行商业开发。9日,南京市文广新局回应称,在建的中航科技大厦和住宅地块,地下并没有发现有保护价值的东西,所以才允许施工。

  直面问题,胜过充耳不闻。然而,相关回应仍缺乏说服力。

  舆论质疑的一大焦点是,明皇宫遗址内一直有考古,至少在9年前就在该地块发现皇宫西墙的墙基,可9年来,考古结果究竟如何?南京市文物部门为何“秘而不宣”?对此,南京市文广新局称,明故宫遗址考古成果在2009年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南京明故宫》一书,已经对外发布。这是似是而非的辩解。政府信息公开,应有正式节点、正规渠道和正当手段。专著受众少,发行面窄,有几人知道?如果以图书出版代替信息发布,公众的知情权便被打了折扣。

  再比如,相关人员回应,在建的中航科技大厦和住宅地块,地下并没有发现有保护价值的东西,所以才允许施工。何谓有保护价值的东西?有无价值,不能自说自话,更不能不经权威论证就擅自给出定论。如果利字当头,黑的可以说成白的,弯的可以说成直的,明明有保护价值的东西,也可以“举重若轻”,视若敝屣。

  其实,保护明故宫遗址并不意味着拒绝城市发展,更不意味着必须陷入绝对的文物至上主义。诚如南京知名作家薛冰所言,并非涉及地下文物,一砖一瓦都不能动,但是“城市不能野蛮生长,涉及重要的文化遗产,像明故宫这种重要的文化根脉,需要慎之又慎,充分论证,而不是大干快上”。

  如果程序有瑕疵,如果论证不充分,如果信息披露不及时,如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未能真正体现,一旦涉及文物保护这种容易点爆舆论的事情,哪怕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容易变大,甚至变炸。

  最重要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对文物的残忍伤害,已让公众高度戒备。为此,更该确定一个价值共识:在文物保护、文化传统面前,推土机经济必须克制。商业开发固然重要,但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其实,推土机经济的背后,飘扬着推土机政治,在政绩驱动下,一些城市管理者缺乏对历史的敬畏,偏重于迷恋GDP的光鲜,便通过粗暴的权力意志,碾过一切影响经济发展的“障碍”。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祖先的基因,否则,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文物保护法不能沦为空文,涵养对文物保护的敬畏,亟须法律发威。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