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庆祝教师节也要转变作风

2015年09月10日 07:30   来源:广州日报   

  最近,各种慰问教师的新闻占居着媒体的重要位置。这种一阵风式的关怀慰问,往往让教师节变成了一种形式上的表演,教师反而成了配角。

  因此,庆祝教师节也要转变作风,少些“扰民”的形式活动,多为广大的教师办几件实事,不仅仅要表彰优秀教师,更要关心和激励扎根基层的教师,让这些教师过得更好,进而更好地投身教育工作。

  精神的激励很重要,但让每位教师都有尊严地工作着、生活着,那么教师节才更有意义。庆祝教师节不妨为教师们办几件实事——组织教师集体免费体检,趁早发现教师的职业疾病,便于对症下药;或者给教师放个假。各种表彰会、各种走访慰问……领导忙、老师累。教师节不妨让教师们好好休一天假,可以与家人、亲人好好团聚,既补上浓浓的亲情,又能获得家人、亲人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更增添职业优越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设置教师节的初衷,是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敬重的职业。每一位平凡朴实的教师,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地努力工作着。让教师生活得更好、工作得更好,教师节才充满温暖与体贴,我们的教育才更有希望。(郑文)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教师节,该不该给老师送礼?    2015年09月10日
  • ·纠结教师节:送不送礼(图)    2015年09月10日
  • ·教师节表达心意给老师送什么好    2015年09月08日
  • ·教师节改期形式大于内容    2014年09月12日
  • ·谁让教师节沾上“铜臭味”?    2014年09月1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