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不应是足协掌门人留下来的理由

2015年09月09日 07:58   来源:红网   张立

  8月17日,《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正式对外公布,中国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实现“管办分离”。在方案出台后,许多圈内人士都把目光聚焦在了“有权无钱”的地方足协,担忧它们一旦与各地体育局脱钩,恐怕生存都会成为问题。随后,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足协内部的人事改革已经启动,已经有企业来足协内部高薪“挖角”,并有少数干部被劝离。(9月8日澎湃新闻网)

  足协改革终于开启。其中管办分离的体制,势必改变足协掌门人“吃皇粮”的历史,不再受到编制佑护。这也引起了不少人关于地方足协是否还能继续生存下去的忧虑。且事实上,已有不少企业给出高薪开挖足协的人才,这样的事实,伴随着足协改革,或许是阵痛期的产物,应该理性看待。

  足协,作为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行业组织,本应是一个民间性的自治组织,却由于举国体制的因素,这些年来,一直处于国家行政的管控和保护之下。从国家级足协到地方足协,如俄罗斯套娃一般,下级照着上级的编制设置,即便到了县一级,也是如此。一如其他组织一样,一旦参照行政机构的设置,多多少少就会沾染些行政管理中的官僚习气,甚至存在着外行指导内行这种尴尬的局面。中国足球这些年发展的起起伏伏,不能不说与这种体制有关。

  然而,一旦脱离了行政编制这个“母体”,足协这个“孩子”能否独立生存和发展,确实值得思考。毕竟,这些年来被庇荫之下,有了浓重的思维惯性和发展惯性。想要改变这种依靠命令,而非职业要求的现状,确实需要努把力,流点汗,流点泪,甚至得流点血。特别是在经费筹措、赛事安排、安全保障、职业市场联合、足球队员培养和权益保障等方面,都需要足协躬身实践。这些任务,也必然伴随着足协在自身改革的历史中负重前行。

  在管办分离的改革中,广州足协的改革,已经迈开了坚定的一步。虽然刚刚起步,但方向和目标已然明确,改革的重点,已经得以确立。在这方面,其他地方的足协,确可以向广州足协取些真经,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改革布局。

  足协改革,只不过是中国足球改革的一个阶段,一个载体。归根到底,还是要促进中国足球的市场化、职业化后高水准的生存与发展。需要那些懂足球、热爱足球、熟悉足球职业化的专业人才加入到足协队伍中来,以此与各个足球俱乐部一道,推进足球向纵深发展。

  足球职业化,是中国足球的方向,也恰恰是足协职业化的方向,当足协职业化得以确立后,作为一种职业,有职业化的足球队伍和市场化运作的足球赛事,强有力的市场支撑,编制必然不会再是足协掌门人的内在需求。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