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如何破解“跪别求学”里的困局

2015年09月08日 07:15   来源:京华时报   陈方

  如何破解“跪别求学”里的困局 我们感动于这个贫困农家小院里涌动的“爱与孝”,但感动之余,更应该思考基层政府面对这样个案的家庭困境应该怎么做。

  开学季,有人欢喜有人忧。山西长治市武乡县洪水镇阳坡庄村一户破旧不堪的院落里,患有严重肝病的李志明和患有腰椎疾病的妻子强忍疼痛出门送别两个孩子远赴校园。临行前,李雪和哥哥李超含泪跪在父母身前,嘱咐父母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这是一次沉重的告别,兄妹俩担心父母身体不愿返校,父母怕耽误儿女学业以死相逼。爱与孝涌动在这个破落的农家小院里,亲情的牵挂之下,每个人分明又备受煎熬。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与这则让人感动的“爱与孝”的故事相对应的,是另外一个有关“贫穷”的故事。8月31日,安徽六安市高二学生陈伟(化名)留下一张“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的字条后,离开租住的房子出走。庆幸的是,陈伟的父亲9月7日在合肥市肥西县找到了儿子。两相对照,同样是贫穷,前者因此历练了品质,后者却因而扭曲了心智。对比之下,武乡兄妹的孝心就更让人感动。

  但“感动”不该是故事的结局。从网络舆情看,尽管有网友认为武乡兄妹就读的大学并非重点大学,将来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倒不如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等父母身体好转后直接去打工谋生来得经济划算。可是,谁都没有权利替他人设计生活,对于武乡兄妹而言,远赴他乡求学深造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也是水到渠成的选择。至于大学之后的路怎么走,前景怎么样,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与其纠结兄妹二人该不该返校继续大学学业,不如考虑一下兄妹上学后患病父母的保障问题更为现实。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但因病返贫的现象并不鲜见。特别是那些原本就很贫困的农民,一旦患病,整个家庭更容易陷入困境。武乡兄妹求学期间各自做三份兼职赚取学费,恐怕难有余力为父母挣药费。这种情形下,基层政府部门能不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救助和保障?保障能否不仅仅止于经济方面,能否再多些日常的照看?假若基层政府保障到位,求学在外的兄妹二人也不至于时刻纠结于自己愧对父母;假若保障到位,在这个贫困的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也不至于从情感上置对方于“不人道”的伦理困境。

  我们感动于这个贫困农家小院里涌动的“爱与孝”,但感动之余,更应该思考基层政府面对这样个案的家庭困境应该怎么做。只有作为给力、保障到位,围观者才能少一些感动,困局者才能多一些解脱。在一定程度上说,武乡兄妹的困局,也是中国底层社会的一个侧影,将他们从这个困局中解脱出来,政府需要有更多作为。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