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吊瓶上课”,一场悲情的投入

2015年09月07日 13:44   来源:光明网   杨朝清

  近日,一则“最美女老师”的消息在网上流传。照片中,一位身着白色上衣的女老师一边打吊瓶输液一边讲课,引发网友点赞。据悉,照片中的女老师崔燃,是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中学高二(二)班班主任,同时带其他3个班的物理课。(9月5日《新文化报》)

  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教师言语出格、行为失范,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和社会认同。尽管如此,依然有一些教师用自己的角色扮演,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单膝跪椅”也好, “打吊瓶上课”也罢,都生动地说明:在一些教师的价值排序中,身体上的疼痛让位于教书育人的岗位职责,宁可自己多难受,也不愿意耽误学生一堂课。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离不开责任和担当,“打吊瓶上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好老师。事实上,崔老师生病可以按照规定休息几天,请其他老师帮忙代课;崔老师却考虑到其他老师课程安排很紧,也担心突然换老师学生们不适应,最终选择了带病坚持上课。

  去年11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建龙老师因病住院治疗,无法上课,向学生发了一张吊瓶照片请假。看到老师的“请假条”,学生们纷纷送上祝福。同样的身为教师,同样的挂吊瓶,高中老师带病坚持上课,大学教师却可以享受法律赋予的休假权利;鲜明的反差背后,不仅关乎两位老师的道德水平,更和两者不同的教育生态有关。

  在“严进宽出”的教学模式下,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机制下,大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和漠视,大学教师因为个人健康、出差、会议等原因耽误上课屡见不鲜;而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高中的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也和老师个人的绩效、奖金等外在性报酬和口碑、声誉等内在性报酬挂钩,教师往往对课堂教育格外重视。

  不论是下课“拖堂”,还是挤占音乐、体育、美术等“副科”,抑或带病坚持上课,为了在激烈甚至惨烈的“分数争夺战”中脱颖而出,学生们和老师们都身不由己地裹挟在应试教育的流水线上。高考竞争,也从某种程度上沦为一种消耗战,需要学生做出减少睡眠时间、损伤视力为代价,也需要老师起早贪黑甚至带病坚持上课,“打吊瓶上课”只不过是一个缩影。

  在理想的图景里,教师应该珍惜身体健康;而在现实世界中,教师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难以独善其身,不得不用一种自我消耗、自我牺牲的方式来进行投入,以期在考试竞争中胜人一筹,获得优秀的收益。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单一化、片面化的应试教育评价机制,“打吊瓶上课”的艰辛和悲情就难以从源头上消失。(杨朝清)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