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15年08月25日 07:14   来源:人民日报   汪懋华

  当前,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破解这些难题和挑战,核心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迈上新台阶。同时,我国粮食生产已由以人力、畜力为主进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2014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正式颁布以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粮食安全形势得到了大幅改善。但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粮食需求仍面对刚性增长趋势,进口数量持续增加,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尤其是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劳动成本和农用土地租金快速提高,国外进口粮食与国内生产粮食出现“价格倒挂”现象。近几年,我国粮、棉、油、肉、奶没有一项不进口,2013年谷物进口达到1350万吨左右,大豆对外依存度接近80%。可以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农业、农村发展依然是“短腿”和“短板”。只有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才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如何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从实际情况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发展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首先要解决“谁来种粮、怎样种粮”的问题。具体来看,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大力气:一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现有的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农田土壤改良与污染防治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二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三是促进作物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里的关键在于加强“良田、良种、良法、良管”四支撑的系统思维。作物生产,“良田”是基础,“良种”是保障。同时还要有“良法”,也就是保证生产技术先进,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良管”也必不可少,就是结合不同地区实际,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培育能够承载先进农业科技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还应重视提高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装备工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既要深入研究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农村市场和各地发展的差异性需求,做好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又要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着力推动我国由农业装备制造大国向农业装备制造强国转变。农业机械装备已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重点突破的十大领域之一,应采取有效举措,推动信息化与农业装备制造、农业机械化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和绿色化。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