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西百色精准滴灌式扶贫值得期待

2015年08月18日 07:1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全面普访、建档立卡、产业跟进、脱贫任务到村到户到人、层层签订减贫目标责任状……最近,广西百色实施“精准滴灌”式扶贫,力图不遗漏一个贫困户,引发媒体关注。

  过去,在一些地方,扶贫工作陷入了一味追求规模、只管上项目不管找出路的怪圈,致使扶贫项目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脱贫需求,也难以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出现了“搞啥亏啥”、扶贫产业成伤民产业的尴尬局面。

  说到底,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之所以如此尴尬,关键就是地方政府要么心浮气躁,被政绩观所左右,寄希望于短期规模扶贫能够出显性成绩;要么就是扶贫思路不对,不研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也不考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状况,没有在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推进扶贫工作。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扶贫方式过于粗放,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精准滴灌式扶贫”,解决了一些地方“粗放式扶贫”的短板。比如,一户一卡,让所有可能的贫困户免于被遗漏。比如,“对症下药”、“定点滴灌”,让贫困户有能力、有条件把政府的扶持资金、政策等扶贫资源,与自身实际和特长结合,发挥出最大效用,尽快脱贫致富;也让扶贫项目具有多样性,避免出现“一哄而上导致市场饱和,再一哄而下损失惨重”的问题。

  地方扶贫工作的实施,容不得私心杂念,也容不得粗放应付。否则,这一民生工程轻则效果不彰,重则效果全无。也正因为如此,百色市从以往“大水漫灌式扶贫”转向“精准滴灌式扶贫”,是扶贫工作中的新探索,值得期待。(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余明辉)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