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政策改了, 规则改不改

2015年07月16日 14:22   来源:人民日报   冯 华

  原来只能撒撒胡椒面,一个村子分到两三万元专项资金,仅够支付两名保洁员的工资;现在跨部门整合后的专项资金重点向农业、民生等领域倾斜——近日,国务院第九督查组在湖北发现,十堰市郧阳区主动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小钱变成大钱,大山深处建了公路,农村旧民居整修一新,特色产业发展起来,山里山外连接起来。

  督查组本想好好总结、推广经验,市县的相关负责人却面露难色。有了好经验却不愿意说,咋回事?

  “就怕说多了,明年把这些钱都给‘整’没了!”当地干部说,每笔专项资金都对应着相关的渠道和部门,“整合”,尽管符合中央要求,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的原则,但还是担心有关部门不高兴,认为你没有按规定“专款专用”,以后就不给了。

  地方的同志很困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国务院已出台政策,要求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把“零钱”化“整钱”,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但大量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仍未做出相应修订,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只能按原来的老办法来管理。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放权不放钱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出现了简政放权给地方“松了绑”、专款专用对发展“留着绊”。

  不仅是专项资金整合,督查组还发现,规则问题成为深化改革的制度性障碍,影响了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基层干部说,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信号这么强烈,可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还是老路子,让他们无所适从。顶层设计有了,规则不改,配套不配,细则不细,中央政策不能落地,就会让企业和群众觉得是画饼充饥。

  “你看,按照国务院政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项目的核准权限都下放给了地方,但规则还没变,规划审查、指标分配等关键权限仍在上级部门,还是需要层层报批。”一位地方干部说,一个项目,按规定要“四证”齐全才能开工,但有的“证”是建前建后重复审批,审批环节多,周期长,有的要拖上两三年;水电站、电网等投资项目要经过几十次评审,有的还互为前置条件陷入循环困局。

  督查组也听到企业反映,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不少创业者很振奋。但是,与后置审批相关的数十部规章制度还没修订,依然要求一些企业办理行业准入时提交验资、年检等证明文件,政策红利没有释放出来。

  中央政策改了,与之相对应的规则改不改?道理很浅显,做起来却不易。这当中,既有部门藩篱、利益固化、不愿放权等顽疾,也有认识不到位、懒政怠政等原因。改革进入深水区,一系列敢于碰硬、创新求变、激发活力的大政方针都已定盘。要让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效力,亟须适应经济社会运行新情况,结合简政放权,及时修改完善相关规则,使之与中央政策更契合。

  规则的修改,需要全国人大、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认真研判、科学规划,从那些呼声最强烈、与百姓民生和深化改革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先改起来。比如财政资金的整合,就必须抓紧修改与之相关的规则,这样,有利于实现改革的初衷,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愿社会多一份“尊匠”之心    2016年06月08日
  • ·中国经济的大势是什么?    2016年03月04日
  • ·节省了十几亿怎么还纠结?    2015年06月23日
  • ·为何医生总被“抹灰”    2015年08月1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