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给“老鼠仓”定刑,有助股市重拾信心

2015年07月09日 07:44   来源:钱江晚报   王石川

  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一巡回法庭(深圳)公开审理中国最大“老鼠仓”案——原博时精选股票基金经理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此前记者曾报道,2014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对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提出抗诉。

  对于最高检的抗诉,有网友认为最高检与最高法掰起了手腕,双方互相较上了劲。乍看起来确有点像,为了马乐案,三级检察机关均拿起抗诉武器,不依不饶,而法院也不甘示弱,毫不退让。不过,如果真认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撕X大战”,就有失庄重,也太缺乏法律常识。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抗诉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权。据统计,2011到2013年,全国检察机关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的案件有17776件,其中改判的有6223件。既然如此,对于最高检的抗诉又何必大惊小怪?

  此外,也不必回避,一些检察机关确实普遍存在“重公诉、轻抗诉;只抗轻、不抗重;重配合、轻监督”等问题。很显然,检察机关惟有激活并依法常用抗诉权,才能更有“存在感”,也更好地塑造司法公正。

  去年11月,最高检检察长曹建明撰文称,检察机关应“坚决防止和纠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等多种监督手段,重点监督纠正裁判不公、虚假诉讼、民事调解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审判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违法执行等问题。”这是对自身职责的庄重重申,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底线要求。

  具体到此次抗诉,更该关注国内最大“老鼠仓”案。老鼠仓一般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等)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率先卖出获利。“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像马乐这种“重量级”硕鼠,最招人恨,大喝别人的血,大发横财,用吸血鬼、绞肉机形容并不过分。不治鼠患,不除鼠辈,中国股市就不可能健康。正因为如此,对此等硕鼠,更应人人喊打,不可容忍。

  但吊诡的是,据悉,马乐操控三个股票账户,累计成交金额10.5亿余元,非法获利1883万元。“犯罪持续时间之长、交易股票之多、交易金额之大,都创下了记录”,却被判三缓五,简直一天牢都不用坐。而且,尽管深圳检察机关和广东检察机关连续抗诉,也无济于事。法院有独立审判权,如何对马乐量刑,自有其道理,乃至法理,对此应让舆论审判走开。

  不过,公众有知情权也有监督权,有权利知道真相,也有权利追问,法院这样判决究竟有何理由?如果轻判,是否客观上造成纵容“硕鼠”的不良效果?如果此案击中了法律漏洞,是不是应该成为完善法律的契机?因此,法院除了依法审判,也应该用法律语言纾解公众的困惑。此外,在当前股市震荡的现实语境中,重新审视马乐案,也别具意味,法院又该如何更有作为?

  最高检公诉厅起诉二处处长张晓津,去年接受央视采访时坦承,这个案件不仅是两个部门之间的事,也关乎“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信任和对投资的信心,我们就是通过这个案件来维护正常的证券市场秩序,维护金融管理秩序。”诚哉斯言!拯救中国股市,有千万种方案。监管部门再多努力,也抵不过马乐、李志玲(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处长,配偶违规买卖股票)等人恶行的巨大杀伤力。

  最高检抗诉有何结果,尚需等待。不管结果如何,最高法院的判例出台,必将形成今后对此类金融犯罪的量刑依据,从这个定义上说,给“老鼠仓”定刑,将有助于股民对股市更有信心。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