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愈发多元,其中既有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也有小额贷款公司,甚至电商平台也在推出“赊账信用消费”。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部署,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16个城市的试点扩至全国。
与机构数量增加相伴,消费金融的服务层次也日趋丰富,不同类型机构的主要服务人群各有定位,形成了差异化、多元化的“竞合格局”。
消费金融市场主要分为3个层次,即以房贷为代表长期市场,以车贷为代表的中长期市场,以及短期消费贷款市场,如装修、旅游、租房等。此前,商业银行更多做房贷、汽车消费贷款,对短期消费信贷涉及较少,消费金融公司则主攻这部分业务。
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工行设立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意味着商业银行已开始重视此前较少涉及的短期消费信贷,这将与消费金融公司形成交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同质化竞争,相反,两者在服务人群、渠道、模式上各有所长,互为补充,使得消费金融服务的层次更加丰富。
在客户定位上,消费金融公司意在服务传统商业银行难以覆盖的人群,如征信记录不完善的个人等。在具体操作中,同一产品会根据不同客户的资信水平进行差异化风险定价。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由于客户基础庞大,倾向于深耕存量客户,增加服务深度。同时,与商户合作拓展新客户,在利率上,同一产品采用统一的定价水平。
之所以出现上述消费群体差异,与两者风险承受度、监管规则有关。商业银行要遵守《商业银行法》,消费金融公司则需遵守《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监管规则不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一系列监管指标,决定了银行对风险的容忍度偏低,经营更加审慎。
由于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用户资信水平比银行略低,其对征信有着更高要求。然而,目前不少与征信相关的数据仍分散在不同的机构里,即便依靠各家金融机构去整合,如果数据平台不开放,其社会价值依然有限。
因此,笔者建议,不论是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机构、电商,可先尝试合作,围绕某个省份、区域建立一个数据交换平台。目前,重庆市金融办已牵头,委托神州数码建立了小贷公司综合风险评价体系,连接了重庆市260多家小贷机构,100多家担保公司,一旦开放,会给重庆本地金融机构带来很多维度信用价值的信息。
信用风险对于支持个人消费的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来说是致命的。数据交换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将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预防金融风险,可谓一举多得。(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子源)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