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脱贫”要走对路

2015年06月25日 07:2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马邦杰 李保东

  中国女足打进世界杯八强后,呼吁为她们加薪的叫声突然高涨。这种呼吁背后的逻辑很奇怪。女足国家队成绩好了,广受关注,就应该为她们加薪;成绩不佳,无人理睬,就可以任其自生自灭了?自从2007年世界杯以来,中国女足已经默默无闻地挣扎了8年,她们的艰难处境从来没有引起社会如此规模的关注。

  即使中国女足偶尔能挣扎着从低谷中奋起,我们对国家队予以重奖,而忽略了对地方队的扶持,国家队还是一座缺乏支援的孤岛。偶有佳绩,最终也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

  加薪的呼声反映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女足还处于靠人施舍吃饭的阶段:成绩好了,别人多赏两口饭吃;成绩不好,就饿着吧。

  中国女足的艰苦处境,源自本身不合理的生存方式。中国女足地方俱乐部几乎都是挂靠在省级体育局下面,而省级体育局都实行全运战略,对于人多成本大、夺金希望又小的女足自然不会拨款太多,队员收入自然就低。

  而这些俱乐部受制于专业体制的拘囿,圈子封闭,缺乏走入市场的勇气和能力。即使那里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对她们来说也是镜花水月。

  市场资本对于专业女足这个封闭的圈子也缺乏兴趣。首届北京女足俱乐部队员、现北京某大企业集团董事长张京湘曾对记者表示,现在国内女足这种体制不可能吸引市场投资,因为所有投资都是纯粹的赞助,没有回报。现在这种女足体制,没有市场资本运作获利的空间。

  市场资金进不来,中国女足球员就只能勒紧裤腰带、靠少量的政府拨款过日子。世界杯前,记者遇到刚从某地方队退役的球员,她说,地方队球员普遍收入低,上学也耽搁了,生活没着落,“日子没奔头”,还不如提早退役从事其他行业有前途。

  加薪、赞助、发奖金都非解决中国女足问题的长久之计。女足的出路在于从根本上改变她们的生存环境,与落伍的专业体制剥离,与时俱进,走向市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当市场很小时,没有人能专门从事一种职业。”中国女足现在市场很小,不可能有职业选手。我们当今之计在于培育女足市场,必须要从普及女足、培养爱好者开始。爱好者多了,市场自然就形成了。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为中国女足的发展指明了出路。要在校园和社会上推广女足,使其成为女孩们的爱好,培育市场,为女足商业化、职业化创造条件。此为中国女足的未来出路。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