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股市大跌,降息降准也没必要

2015年06月25日 06:52   来源:红网   乔瑞庆

  端午小长假期间,各种降息降准的“预言”愈演愈烈,加上上周A股大跌,市场更对此类能提振信心的消息报以厚望,但直到假期结束,央行也始终没有宣布降息或降准。(6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

  应该说关于降息降准的预期进入6月以来就日渐浓厚。由于年中考核,每年6月都是银行资金最为紧张的时候,银行揽储大战在这个月进入白热化阶段。两年前6月底的“钱荒”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加之前三次降息,已经形成了货币宽松的政策预期,很多人都作出了6月会降息降准的判断。遗憾的是,央行这次很淡定。即使经历了端午之前的股市大跌,央行也没有发布降息降准的公告。这未免让很多人失望。

  作出货币政策进入宽松通道的判断原本就是一个错误。尽管有三次降息,两次降准,并不能证明央行货币政策已经宽松。稳健货币政策是择机而行,应时而动,保持流动性松紧适度。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以超发货币刺激经济增长,让货币量过多。如果用两个字表述二者特点的话,前者是“中”,后者是“过”。就目前的货币政策而言,仍然是以“中”为特征,没有显示出“过”的迹象。货币政策是稳健的,而非宽松的。事实上,中国目前不具备货币宽松的条件。前期的货币强刺激所导致的问题至今尚在。经济去杠杆化、去房地产化尚没有完成,过剩的产能还没有消化。一旦货币宽松,会引起投资品价格升高,进而带动消费品价格升高,经济可能会陷入“滞涨状态”。

  的确,目前PPI负增长,CPI跌破1,经济通缩趋势明显。但是抗击通缩的政策选择未必一定是货币政策。用通胀抗击通缩无异于用一只虎赶走一匹狼。

  其实,由于前期的降息降准,银行资金并不紧张。这从两个方面能看出来。一方面是央行的正回购。央行不但暂停了逆回购,而且开展了定向正回购,这说明,银行资金不是缺,而是略显多。另一方面是银行并没有高息揽储。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6月13日-6月19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仅为5.06%,较前一周下降1个基点。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有微小幅度的上涨。银行高息揽储缺位,折射出银行资金的充足。

  目前,央行没有降息降准的必要。一是由于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尤其PMI表现的最为明显。5月汇丰PMI初值回升至49.1,较上月的48.9微升,官方的PMI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三个月高于临界点。二是由于市场对美联储有很强的加息预期,尽管6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维持基准利率在0-0.25%的水平不变,但未来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如果央行降息而美联储加息,资金必然外流。

  三是财政政策的力度在加大,足以代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5月份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和各省市PPP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97万亿元。6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已批复的基建项目投资达2569.76亿元。投资的拉动作用在下半年会显现。四是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不仅效果递减,而且是饮鸩止渴,后患无穷。尤其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弊端更为明显。它不是推动产业调整,而是固化传统的产业结构,因为货币一旦转化为资本就会追逐短期利润高的行业。

  有人在极力论证,降息降准还有空间,货币政策还可以应用。这样的论证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想执行,任何时候,货币政策的执行都有空间。哪怕经济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坚定的货币主义者还是认为通过撒钱能让经济走出困境。看看日本吧。日本的货币超宽松政策就是一个男人在吃伟哥,但是依然有人认为日本的货币还可以宽松。货币政策的执行不是有没有执行空间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执行的问题。没有必要执行的货币政策,最好不要执行。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