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特锐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采访采风团介绍汽车群充电系统结构。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随着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能源汽车也因为其低碳环保逐渐走进城市并获得从官方到市民越来越多的认可。据了解,截至到今年4月份,得益于各项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和措施的实施,青岛已经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达1520辆。
云平台的应用架构。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而在青岛特锐德,一个致力于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监控提供服务的云平台正在搭建并开始发挥作用。“互联网+新能源”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8日,参加“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行的记者来到企业,采访了解云平台带给大家带来的智能环保生活。
工作人员介绍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特来电。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目前青岛建设中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大约有2000个,今年年底前将达到5000个”,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云平台事业部经理张锟告诉记者,由于此前受制于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市民在接触和购买新能源汽车时不得不考虑到充电的问题。据介绍,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将青岛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大本营,着力把青岛打造成为全国样板。
无桩充电。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记者了解到,特来电在青岛的充电网络规划布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点主要结合商业布局、交通枢纽、旅游点等;线主要依托干线道路沿线布设充电站,沿生活性道路路侧停车场设置充电终端;面主要按照3公里至5公里的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充电站,在公共停车场所设置充电终端。
而在建设充电网络的同时,特来电创新采用互联网思维,将用户充电服务结算通过手机APP上升到“互联网云管理平台”处理,并依托这一平台开展电动汽车租赁、销售乃至维修等全方位服务,创新实施电动汽车充电商业模式,立志打造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互联网云平台。
“特来电”手机app操作。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目前我们的云平台建设主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两方面的监控”,张锟告诉记者,由于新能源汽车本身是新型行业,在推广过程中用户非常看重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在推广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时候希望能有一个完善的监控平台。据介绍,目前特来电已经承接了青岛市新能源汽车的监控平台建设,张锟表示,云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用户车辆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的平衡问题,“针对公务用车我们实施的全面监控,车辆的信息和行驶状况都会实时同步通过云平台进行监控,而对于一般的私家车,我们采取了匿名监控的方式,主要是在车辆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定位。”
无电插头。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记者在特来电的云平台上看到,每一辆新能源汽车的实时位置都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同时,车辆的行驶方向、速度、电量使用及电池温度等情况也实现了同步监测。“同时我们还开发了预警系统”,张锟举例告诉记者,假设一辆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电池达到了预警温度,云平台会主动提醒监控人员,同时通过有关接口反馈到第三方,以便及时对车辆作出处置、
在云平台的另一项重要功能,充电设施的监控方面,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终端实时查看距离自己最近的充电站位置以及充电接口的使用情况。同时,全市充电站的使用以及建设情况也会智能生成数据分析供工作人员查看。“通过对充电站的监控我们还可以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张锟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市区的用电都会存在一个“峰谷”的情况,未来通过与电力部门的数据共享,用户可以通过APP选择自己需要用车的时间,而云平台将通过对全市电力和充电站使用智能分析出最适合某辆车充电的时间段,“在你休息或者睡觉的时候,你的车辆将完全自动实现充电,同时全市的电力也达到了优化配置”,张锟告诉记者。
特斯拉轿车前厢。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国内还处于大力推广阶段,希望通过云平台的运行上线及宣传推广,同时起到让公众认知、信任、接受新能源汽车的目标,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张锟告诉记者,未来在用户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特来电还将不断扩展平台功能,建立B2C商务平台,提供汽车销售、租赁、售后服务,以及提供车辆诊断、主动售后、汽车金融、保险、充电设施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增值服务。
专题:“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采访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