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导演了1741本书的“情怀葬礼”?

2015年06月08日 13:15   来源:中国江苏网   

  近年来,“文艺”作为一个新兴名词,已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热门词汇,众多年轻人前呼后拥的加入文艺青年的大军,文艺情怀也随着文艺大军的壮大开始备受推崇。然而,最近一起引起文艺界轩然大波的“文艺卖书”事件却最终以悲剧结尾,令人可惜的同时也陷入深思。

  “文艺卖书”事件开始于今年的5月16日,26岁的康夏通过自己的微信公共号“乌托邦地图集”发布了文章《带不走,所以卖掉我的1741本书》,为了让自己珍爱的藏书焕发新生命,他决定在去美国读书前在微信上以这样的方式卖书:想要购书的人给其支付宝转账60元,可得3本以上随机邮寄的书;转账99元,可收到7本以上随机邮寄的书,这种文艺的卖书方式很快在朋友圈激起浪潮。

  然而,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却着实令人大跌眼镜,先是“文艺卖书”的微信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仅仅一天之内,卖书方就收到了6500多人汇来的77万元购书款,远远超出了其所有的1741本书的总量。接着,“文艺卖书”开始急转直下,网上开始出现了诸多的质疑者和指责者,但卖书方在朋友圈和微博的退款承诺和诚恳的道歉解释再次获得了多数人的谅解。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退款和发书的缓慢激化了众多网民的质疑心理,在卖书方承认购入6000本书寄出后,虽然其承诺不论是否收到书都将退回所有书款,但网络中的质疑和指责声还是盖过了其他声音,骂声铺天盖地而来,“文艺卖书”最终沦为了一场“情怀葬礼”。

  纵观整个事件始末,不得不说卖书方在卖书方案制定和出现大量质疑者和指责者时的危机公关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也确实是造成“文艺卖书”后期混乱场面的源头。很多看起来文艺的创意想法,在加入了现实社会中的诸多因素后,总会产生或这或那的问题,如果不能提前做好准备或及时做出应对,极易让这些原本美好的文艺创意偏离原本的初衷。就像之前同样在微信朋友圈盛极一时的“最孤独的图书馆”,如今却已是人山人海、孤独不复。

  不过若是仅因此就将卖书方定为此次“情怀葬礼”的导演未免有失偏颇。卖书方的失误确实存在,但理性的看待这一事件始末,其实最终并没有得出一个真正的结论,大多数人的质疑和指责只是基于自身的猜想、推测和社会经验。然而在当前并不实名的网络上,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为一句可以匿名的话负责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网络暴力”虽然无影无踪,却是杀人于无形,就如同在此次的“文艺卖书”事件中,真相尚未浮出水面,网络舆论所带来的舆论压力却如同海啸铺面而来,将真相和这次原本可能的文艺情怀“亲手葬送”。

  “文艺情怀”作为新生的一种情怀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尚未可知,但至少在如今看来,诸多的文艺创意、文艺思想确实给众多年轻人们,给这个社会带来了些许不同的颜色和温暖。不要让“网络暴力”导演了“文艺情怀”的“葬礼”,一人言微众人巨,为了给文艺情怀一个公正的平台,给社会事件一个真正的真相,不妨对言语多一分责任,对真相多一分耐心,为社会添一分暖色。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