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堵住二手药黑市

2015年06月02日 07:35   来源:法制日报   廖海金

  其实,非法收购药品问题由来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在医院周边非法回收药品及药品包装现象也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媒体调查发现,国家虽明令禁止非法收购药品,“二手药”却满天飞,甚至流向市场,不仅污染环境,更威胁百姓生命安全。现实中却缺乏对回收药规定的操作细则,老百姓习惯一扔了之,这种局面亟待改观(6月1日《经济日报》)。

  其实,非法收购药品问题由来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笔者了解,被回收的药品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市民处理自己没吃完的药;有医保的人开出药后卖给药贩子套现;医药公司内部人员通过非法手段从药店里弄出药来,便宜卖给药贩子获利。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52.4%的家庭设有小药箱。如今的药品回收市场中,95%的药品是借用公费医疗、医保套现而来的。

  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回收药品形式多样:药贩子在各大医院卫生间等墙壁上张贴和散发小广告,用现金回收患者使用剩下的药品;在街头巷尾散发回收药品的小广告、名片引诱医保卡持有人到药店、医疗机构刷卡购药后,以低价转卖。

  不难看出,利益的存在及利益链的形成是二手药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其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有着严格规定,国家对其实行经营许可制度。回收药品再出售牟利被国家明令禁止。根据国家《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非法收购药品”。从事二手药回收的药贩子,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乃至根本没有药学知识。他们在回收药品时,仅靠外观识别,很难避免假劣药品通过回收渠道流入市场。非正常途径回收来的药品,一旦用于临床治疗,疗效没有保证,极易引发药品安全事故,以至危及生命安全。

  应当承认,由于非法回收药品流动性大、隐蔽性强,药品监管部门近年来的打击工作收效甚微,可谓治标不治本。实践证明,仅靠来去匆匆的运动战是不够的,关键是要从源头上治理,建立二手药监管的长效机制。劳动保障、卫生、药监、工商、商务等相关部门应共同行动,分别加强对医保运行、医院药品管理、药品流通及非法回收药品广告等方面的监管,从源头上彻底铲除二手药生存的土壤。

  与此同时,一方面,通过报纸、电台、网络、电视、手机微信、设点咨询宣传等形式,加大对二手药危害性的宣传力度,从科学用药角度提高公众对药品正规回收的理解、支持和认知度;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废旧药品后期处理的相关规范化管理和深入农村、社区的常态化回收机制,从源头上堵住二手药黑市。政府、医院和企业还应加大宣传普及医药知识,让群众充分了解正确使用药品的方法,合理储存药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针对一些不法分子重点回收的高价药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对价格较高药品的包装盒设计进行修改,实现一次性使用,避免被不法分子重复利用。药品生产企业还可以为药品包装瘦身,以方便消费者按实际需要小剂量购药。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也可以尝试建立药品退货机制,以减少或杜绝回收药品的来源。

  唯有从源头上进行综合治理,二手药才能得到有效遏制,公众用药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