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拥有精神上的故乡吗

2015年05月11日 07: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宋晖

  作家梁晓声和习总书记曾有一段对话意味深长,值得品味。据梁晓声回忆:在去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晓声,我跟你笔下写的那些知识青年是不一样的。”我先是一愣,然后总书记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这个人是要求自己压力越大,意志要越强”……我就说:“我认为您是有两个故乡的人,书籍是您的第二故乡。”然后,总书记就说了那句话:“希望文艺家要使我们更多的青年也都有精神上的故乡。”

  笔者以为,习总书记的话说了两重要义,一个是人对于困难的态度;一个是拥有精神上的故乡。这两者不能截然分开,精神上的故乡直接影响人对于困难的态度,人对于困难的态度亦可反观我们的精神世界。

  拥有精神上的故乡,无疑是个宏大的命题,但其底蕴之一是读书。因为有一种必然叫做,“如果你无知,那么你就不会懂得身处逆境如何自拔”。对于困难,首先要承认这是事实,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天上也掉不下来馅饼,至于怎么对待困难,则是人生观的问题了。

  这里有一道选择题,相信不会有一致性答案:面对困难,有的人临难而退了,有的人畏手畏脚了,有的人迎难而上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铸就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哪一种态度可能真的是“丰俭由人”,但我们应该倡导什么却是显而易见的。

  为什么会有人选择逃避,无疑是对“失败”存在忌惮。人们教育小孩子的时候,常说“不要输在人生起跑线上”,其实,人生真的不是失败在起跑线上,而是失败在旅途中。

  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方看似无路可走,直到近处才发现原来可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于是智者会说“希望总在转角”。还有一种情况是“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发现我们真的进入死胡同,于是便顿首捶胸,自甘堕落,好像人生的全部意义均在于过往的那段路,殊不知,这时的你完全可以走回头路,“不会掉头的司机一定不是好司机”,“永远不回头”是要你有坚强的意志,而非倔强的内心,你要相信走回头路的时间一定比你第一次走要省时得多,也更“轻车熟路”,回到起点之后,你知道了此路不通的同时,也会看到成功之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你不试验,就永远不知此路不通。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被问到,“遇到困难,该怎么办”这类看上去需要回答的伪问题。其实,你自己就能破解这个问题,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就会有答案,你需要的是一种胸怀,这种胸怀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至于怎么能做到如此胸怀,恐怕至少要做到在欲望面前保持淡定。这实际上是一种心态。

  做到“淡定”实属不易,它的前提就是安居乐业,“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当你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时,自然无法淡定。所以,一切的坐而论道都要有物质前提。可是,人的欲望又会随着“仓廪实,衣食足”而无止境地延伸,“贪得无厌”毫无疑问是要摒弃的,所以还要强调正确的义利观,懂得有舍有得。孔子早就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但这不意味着为放弃找到了借口,人生在世总要如“飞鸿踏雪”留点儿痕迹,人不一定成就一番伟业,但也一定不能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成功不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古人谈个恋爱还知道锲而不舍呢,《诗经·蒹葭》所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面对困难,人容易脆弱,毕竟强大的内心不易养成。可是,人若不坚强,则不如草芥。

  无论你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必须懂得,明天的你会向今天的自己致谢,因为你未曾放弃,人生没有死胡同,你的意志来源你的内心。

  拥有精神上的故乡,你的内心才会强大。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