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油品升级提速需防“涨”字当头

2015年05月02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随着油品升级提速,透明、适度的涨价是可以的,但需防过头,更需防“涨”字当头。应当明确,油品升级提速尽管是大势所趋,利好不少,但如果让消费者承担七成成本,显然有失公允。

 资料图片

  4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措施。这意味着中国油品质量升级将全面提速,对于改善环境、拉动有效投资、实现稳增长将发挥积极作用。(429日新华网)

  扩大提前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的区域,并将全国执行时间提前一年,这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而且拉动的是有效投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会带来油企成本上涨的压力。

  尽管业内表示油企将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消化装置升级改造带来的成本,但这样的“消化”是有限的,涨价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明确油品升级的成本分摊原则,让企业和社会都能够承受,而不是“涨”字当头,一味靠加价让消费者买单。

  国家此前已经明确,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换言之,加价标准是按照炼油企业消化三成左右成本、消费者承担七成左右成本的原则确定。然而此番大规模的升级提速能否改一下这个“原则”,让企业多消化一点,让消费者少承担一点,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升级需要成本,这可以理解,但其成本分摊比例为“三七开”,消费者担了其中的大头却不好理解。诚如网友所言,油品达标是企业固有的责任,就应以不污染环境、不危害社会为标准。如果不达标,只能说明企业没做好,怎能让消费者买单呢?    

  某种意义上,油品升级如同网络升级,应该都是企业自身的事。如果油品比较特殊,那么按国际惯例,其升级成本通常由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承担,而不是让消费者“独占鳌头”。因而首先有一个相关税费能否“降级”的问题,无论对消费者还是炼油企业,如果能够合理减免一些税费,就可以缓解油品升级带来的压力,对整体经济发展也是利好因素。

  事实上,即便不考虑政府承担,企业也可以再消化一些成本。比如降低“过多过大”的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就可以消化一定数量的升级成本。油企利润也可以调低一些,以“挖掘”升级提速的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已完成升级改造炼厂的调查表明,设备更新改造投入差别很大,少则十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这说明不同炼厂成本增加不同,很难准确核算,一刀切式的“三七开”并不一定合理。而且,这些多是一次性投入,没理由都通过涨价的方式让消费者为其买单。

  总之,随着油品升级提速,透明、适度的涨价是可以的,但需防过头,更需防“涨”字当头。应当明确,油品升级提速尽管是大势所趋,利好不少,但如果让消费者承担七成成本,显然有失公允。只有在不损害国家、消费者和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油品升级提速才是有意义的。(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油品质量升级提速 助力“拨雾见日”

     扩大降税商品范围 让消费者买得起心中的“奢侈品”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