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7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刘翔选择在这一天做回普通人。没有仪式,不见官方参与,他以一篇《我的跑道!我的栏!》写完了事先已经说好的告别。这篇微博引来媒体、网民的围观和祝福。
不过,也有人在抛出没有事实根据的阴谋论,还有“评论家”身飘醋味在替刘翔规划从政人生,甚至还有人将刘翔退役当成一个娱乐话题去行文解构。事实上,刘翔这个人物最大的特点是其运动员的身份。他与110米跑道上的跨栏相处了19年。这期间,一个13岁的追风少年成长为32岁的巨星。而这19年也告诉我们:奔跑,在特定的语境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纵观刘翔的运动生涯,存在两个明晰的黑白点。当刘翔在夺冠、刷纪录的时候,所有人都在陪着他笑。可当他退赛、伤病、输掉比赛的时候,很多人丢给他的却是诟病和质疑。这两个黑白点分时段出现,没有交集。
其实,但凡了解职业运动员的人就知道,他们的职业生涯有两件最主要的事:一个是面对和克服伤病,还有一个就是高强度的训练。事实也证明,刘翔不是神,他只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而优秀的运动员只是人,总会碰上伤病。
至于吃败仗,有一个背影,很多人在对刘翔数黑论黄之前已经忘却。那就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阿兰·约翰逊。彼时,33岁的阿兰·约翰逊被跨栏绊倒,未能晋级决赛。而当年21岁的刘翔正是凭此一战成为“飞人”。要知道,巅峰时期的约翰逊也曾是这个项目的“独孤求败”。所以,回过头再看,2008年围绕刘翔的很多诟病不仅幼稚,也很蛮横。
而从根源上来看,这又和民众心理相关。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太在乎一块金牌。金牌与国家尊严相关,没得到金牌,民众就会认为运动员丢了国家的脸,他们会把不满情绪发泄到运动员身上。也正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所以我们用举国体制去冲金,如此才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幸好,在北京奥运会之后,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开始松动。在一场场讨论中,人们渐渐寻回了常识:国家尊严存在于国人的内心里,而不能简单看奥运奖牌榜。让一个运动员去替自己肩负爱国情结,是一种于情于理都不合的简单嫁接。
而今,刘翔虽然退役,但是他那追风少年的影子还在。如果你是学生,透过刘翔的活法,你就可以学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只要竭尽全力把青春活成自己的样就足矣!如果你是一个悲观者,你也可以从中取经: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会发生什么,我们无法预知。但我们可以选择是就此放弃还是忍痛前行,奔向梦想的终点。如果前行,即便没有胜利的奖牌,尊严与骄傲仍将与我们一路同行。
毫无疑问,刘翔离开的是自己的事业,个中痛苦他人恐怕难以理解。这里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在发布退役微博之初,刘翔似乎有很多话说,以至于整篇长微博都没有分段。想必,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无论如何,刘翔是一朵引领中国田径项目的浪花,惟愿中国体育事业,浪花身后是洋流。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