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也门撤侨,祖国永远是靠山

2015年04月03日 10:46   来源:人民日报   冯春梅

  最近,中国从也门撤离500多名中国公民的行动,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感谢祖国!”穿越战火、毫发无伤地踏上回家之路的人们由衷欢呼,社会舆论对这次行动也纷纷点赞。一名网友写道:祖国实力的强大不在于免签多少国家,而在于危险的时候能把你带回家。

  回顾这次撤侨行动,有不少地方令人印象深刻。

  危急关头,果断而科学的决策很关键。沙特阿拉伯等国对也门胡塞武装发起空袭,当一些有侨民的国家还在考虑何时撤侨、如何撤侨的时候,中国的军舰已经靠港接人了。党中央时刻关注着也门局势,准确掌握了也门需撤离的中国公民数量,在空袭发生的当天晚上就启动了应急机制,并充分考虑海湾地区的安全形势,作出了派出海军舰船前往撤侨的决策。可以说,无论是对时机、运力的把握,还是对规模、手段的考虑,都恰到好处,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决策更加果断、精准、科学。

  这次行动,是对国家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也门撤侨,从撤离路线设计到生活用品准备,从协调国际关系,到对外信息发布,无不展现出沉着理性和人间温情,尤其是在维护公民安全上,更是坚定不移,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对公民的关爱。现代国家的安全观,是突显公民安全的安全观。中央倡导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人为本。面对也门的战争危机,中国最关注的是海外公民的人身安全。外交部长王毅的话表达了国家的态度:“我们牵挂着每一个人。”

  “做人民的安全卫士,做同胞的诺亚方舟”,这次撤侨行动,方方面面都展现了高度专业化的素养。在派出力量上,确定由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舰艇编队执行,足以应对也门撤侨的安全威胁;在撤离方式上,中国驻也门大使馆鉴于空中与陆路撤离均不安全,提出了先陆路转移至港口,再转移至第三国的最稳妥方案;在军事安全上,提前将中国舰艇前往也门的路线、位置等,通报给正在空袭胡塞武装的有关国家,防止误击误判。这些举措,保证了撤侨行动一路顺畅。从3月26日凌晨多国空袭开始到3月30日中午撤侨结束,一共不到5天的时间。如此安全高效顺畅,得益于越来越完备的体制、机制,越来越强大的执行力。

  行动的圆满成功,见证国家护侨实力的增长。在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远赴海外的华人华侨遭遇战争和面对危机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国家的侨民安然撤离,或挤上他国的舰船、飞机逃难,不少人被当作“任人宰割的肥羊”。也门撤侨再一次表明,如今的中国,国家的危机管理、应急指挥、应急保障、国际协调等撤侨和护侨能力正在不断增强。一位从也门撤离的技术人员说:“能坐军舰撤离,真是不幸中的荣幸,祖国强大了,也让我们感觉到踏实、安心。”这番话,其实道出了撤离人员的共同心声。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走出去”的中国人将越来越多,遍布世界各地。当前世界仍很不安宁,一些国家和地区战争仍然频发,安全风险此起彼伏。从利比亚撤侨到也门撤侨,都在告诉人们,不管走到哪里,祖国永远是那座坚强靠山。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国际势力“理”乱也门局势    2015年03月30日
  • ·沙特空袭或激起也门千层浪    2015年03月27日
  • ·中也关系,不变的是友谊    2013年11月12日
  • ·也门撤侨传递“中国价值”    2015年04月0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