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理发店”体现社会温情

2015年03月30日 07:24   来源:长沙晚报   符向军

  在江苏丹阳云阳街道的中草巷,有家“大方”理发店,门面不大,装修简单,但是每天店主朱洪生都要从早上7点半忙到晚上7点,前来理发的市民络绎不绝。除了手艺好,这里理发的价格也堪称丹阳城区之最——24年来,尽管水电价格一再上涨,周边的理发店不断上调价格,现在剪个头发最低也要10元,但朱洪生理发现在只收5元。(3月29日《扬子晚报》) 

  物价上涨,是经济发展、市场调节的自然反应和结果,可以说,“最便宜理发店”不顾水电成本一再上涨,坚持24年如一日的理发“低价路线”,是违反“市场规律”的,也与时下涨声不断的商业环境格格不入,就此而言,店主朱师傅无疑属于“另类”。

  经济学告诉我们,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求得生存,“另类”的朱师傅之所以坚持24年“逆生长”而始终“不倒”,除了自家房产无需租金成本、老母免费帮忙打理降低了人力成本外,其24年持续不断的人格魅力化作的“真情投资”才是最大因素。

  由于为人太厚道,始终不愿主动涨价,每次都是“顾客心疼求涨价”,被催促之下,理发价格才逐步从1元涨到5元。在顾客心疼与“被涨价”之间,凸显了商家与顾客互相关心的良性互动。一边是不愿涨价,“大家挣钱都不容易”,“价格便宜点自己不过就是多忙一会”,“有顾客就好,有人气也热闹的。”朴实的话语厚重如土;一边是有些客户主动多给钱,有的给了张10元就不让找,有的客人剃头后不洗头为他省水电费……这种少有的商家与顾客互相争着为对方着想的场景,犹如出现在影视剧中,令人感慨!

  处处替顾客着想,价格低到超乎想象,加上踏踏实实的手艺和服务质量,这种“真情投资”正是朱师傅投入的最大成本,也是其理发的“金字招牌”,这样的“品牌”效应下,让其24年来拥有了一大批“铁粉”,无论理发店还是老主顾搬家,顾客们都会跟过来、找过来,有的来回打车费都要十几元。如此客源不断,人气旺盛,薄利多销,也带动了理发店帮人照相的生意,“最便宜理发店”才坚持到今天,虽然挣钱有限,但朱师傅忙得很开心。

  在浮躁功利的市场大环境下,朱师傅的执着、厚道、朴实犹如一场清新温婉的春雨,驱散了人心中紧锁的一切向钱看的功利雾霭,给一些唯利是图、只涨不跌的商家上了一课,给人情淡漠的物质世界增添了许多情谊和温馨,并与铁粉们的不离不弃和“心疼求涨价”,合奏出一曲和谐感人的交响乐章。这些,就是“最便宜理发店”存在的现实意义和标本价值。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