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陈光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度承认他在公开演示“冰桶挑战”时,事先在冰桶里放了一半热水,温度在50度左右。他说:“刚进桶时,里面都是热水,我两腿烫得通红。大家看视频都以为是冻的,其实是烫的,实在是热得受不了。”
陈光标承认造假,是迫于压力。陈光标挑战冰桶后,湖南性保健研究所所长、附属医院院长文德元警告网友:“0℃左右的冰水中浸泡5分钟将致不育。”然而,很多网友视其为“危言耸听”,陈光标的粉丝甚至联合发布了声讨文德元的声明。为自己正名,同时也是为了阻止有人盲目模仿陈光标这一有损生殖健康的冒险行为,文德元和他的同事做了一次“冰桶挑战”实验——实验用的3只小白鼠在0℃的冰水中都没能坚持过5分钟,均出现了精囊冻结的现象。
现在我们很难确定,如果没有文德元的警告,是否会有人来应战?陈光标在微博上发布了两段视频,显示他在0℃以下的冰水里浸泡了30分钟,并发起挑战:若有人超越他,就捐款100万。如果有人应战,在0℃以下的冰水里浸泡30分钟以上,会发生什么事情?除了有损生殖健康,难道不会有其他伤害吗?文德元试验结果发布后,虽然不会有人来应战陈氏“冰桶挑战”,不会对人造成人身伤害了。但是,人们对一个慈善家的信任被利用、欺骗了。
自己下半身泡在热水里,自己承认烫得腿都发红了,却要挑战者泡在0℃左右的冰水中!这不是一个骗局,一个陷阱吗?这也是文德元不能沉默的原因。“在网络上发布虚假视频,公然以捐款为饵,号召公众模仿超越他。这不是把人往歪路上领吗?”文德元在接受采访时,仍然气愤难消。
陈光标素以“中国好人”而自豪,怎么会走到“好人”的反面去?这里既有陈光标自己的因素,也能从“粉丝文化”中找到缘由。陈光标一贯高调行事,不怕事情大,只怕知道的人不够多。为了达到扩大影响的目的,陈光标的许多行为都采用了“刺激术”,其具体方式是,把一个容易产生刺激效果,会让很多人产生不适感,因而也容易引起争议的行为,跟“慈善”捆绑在一起,比如,把“吃剩饭”这种容易诱发呕吐感的行为,跟“节约”捆绑在一起,把民间所忌讳的“戴绿帽子”,跟“节能低碳送单车”捆绑在一起。陈光标“刺激术”确实有效,几乎每次都引起很大的争议;争议越大,陈光标的影响就越大。
在一轮又一轮争议中,有一个思维定势不断被强化、正当化:你计较陈光标的手段、途径,就是否定慈善。为陈光标辩护的一个逻辑非常强大:他总是拿出真金白银在做慈善!似乎做慈善有“一俊遮百丑”的功效,只要是跟慈善有关,别的相关行为即使有不妥,别人也不能批评,不能有异议;另一个抵制批评的理由是:你不做慈善,你有什么资格批评陈光标?这个理由的逻辑是:能不能批评,不是取决于是非对错,而是取决于有没有拿出钱来,似乎批评权是要用钱买的。这种思维,也是“捆绑式”思维,凡是跟“慈善”捆绑在一起,本来不能接受的行为你也得接受,因为慈善不能批评,跟慈善捆绑在一起的东西也不能批评。
陈光标的刺激术,大多选择道德、习俗以及人体感官的边缘地带来施展,通过保持最低限度的“政治正确”,来获取最大限度的“影响力”。屡试不爽而甘之如饴,陈光标终于跨过了不该逾越的界限,“冰桶挑战”变异成为对良知对信任的挑战。回想起汶川地震时,陈光标率几十辆大型施工机械车奔赴救灾第一线,获得一致称赞,如今“冰桶”中的陈光标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