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花没有野花香。”这种现象,在鸟类身上也同样存在。那就是人工养殖的鸟越变越丑,家鸟没有野鸟美。
鸟类摄影爱好者田征宇拍摄了大量珍稀的野生鸟类图片、影像。去年,她在福建大田自然保护区拍到野生白鹇,长长的尾巴,雪白雪白的,漂亮极了。她把图片、录像给北京动物园的职工看,大家都吃惊了:白鹇这么美呀!动物园里的白鹇秃尾巴,脏兮兮。
世界上的美与丑,大自然的美与丑,笔墨文字是难以形容的。要想真正领略美与丑,最好是看实物、实景,退而求其次是看图片、影像,看文字描写是离实体最远的。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邻家女子之美。台湾武侠小说作家古龙在小说中描写美女,也是采用此类手法,如萧十一郎见过天下的美女,但见到风四娘惊呆了。他们都是知道文字的弱点,索性留给读者自己去充分想象。我也无法用笔描写大自然野生鸟类的美,但我看见大自然野生鸟类的图片、影像后,相信确实比人工养殖的美。
现在,互联网上有人喜欢搞“众筹”集资做事情。我在“跟着大雁去迁徙”的微信朋友圈里,采用“众筹”的办法征求一些题目的答案。下面是几位朋友对“家鸟没有野鸟美”的回复——
实时追踪张京明:美是自由的象征。
东线传播志愿者蒋忆:野生动物都是在野外自然形成的美与野性,自由才是其本性美。人类驯养相当于把它们关在牢笼,处处受限制,处处不自由,处处不舒适,终日心情压抑,当然就不美了。
保护地友好传播组李杰:我的观点:1.食物的改变。鸟类是极富生机和色彩的物种,绝大多数鸟类以昆虫为食,追其根源鸟类最终食物来源于植物的天然色素,不断进化。这些天然色素给了它们鲜艳的色彩、充沛的体力和持久的生命力,让它们繁衍后代直到现在。而几乎所有这些天然色素,例如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在饲料加工等工业化过程中都会被氧化掉。这就是人工养殖的鸟类与野生鸟类的最本质的区别之一:天然色素严重缺少。2.环境。地球上最富饶的是自然环境,其中有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鱼、虾、蛙等动植物,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那些茂盛的水生植物,又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场所。水域生态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比较适合鸟类的生息,人工养殖的环境较小,每天没有自由的栖息空间,不仅会影响其进食数量和速度,而且会影响其本身的行动和活力。因此,养殖技术进步了,对于热爱养鸟的人来说是一种“幸福”,他们每天只需给养的鸟儿定制的饲料。在禁锢的笼子里,时间久了,鸟儿就没有那么美丽了,也并不那么活泼可爱,赏心悦目了。时间越久,越丑陋,越被人嫌弃,越沉默寡言。
行文至此,古人作文一般要发出这样的感慨:鸟尚如此,人其可乎?或者是:鸟尤如此,人何以堪?“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当然也要通过大自然的某种退化现象,给读者提供一点可以带来更多思考的问题。 J012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