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举行100周年。历年来均宣称自己曾夺取该博览会金奖的“国酒”茅台自然是不肯放过宣传机会而造势宣传。但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监督兼筹备事务局局长、代表团团长陈琪在1917年2月曾出版《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纪实》记载,贵州公署的酒获得的是银奖,相当于五等奖。面对茅台所获百年金奖被指造假,相关方面回应称得啥奖不重要(3月17日《长江商报》)。
一转眼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已过去了百年,长期以“获得金奖”作为宣传口号的茅台,此刻面临着最大的信任危机。
从最初的二等奖到获得金奖宣传,其间内情究竟是什么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茅台的名气与价格,与金奖宣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金字招牌,使得茅台的身价陡增,并一度在成为奢侈品的道路上狂奔。只不过八项规定让“三公”消费受到了限制,奇货可居的茅台也由此跌下神坛而回归常态。而在竞争对手的炮轰之下,茅台得奖的真相被逐步还原,一个真实的茅台也就此日益清晰。只不过,被金奖宣传欺骗了多年的消费者,此时面对浮出的真相,心中早已是五味杂陈。
茅台得啥奖不重要吗?如此轻描淡写是对公众情感的第二次伤害。茅台之所以受到公众的欢迎,就在于其“为国争光”之下,承载了太多的情感与寄望,也使得其有了更高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茅台代表着一种形象、气质与文化,也才有了“国酒”的称谓与认同。然而,若金奖不过是杜撰的宣传工具以及一个贴金的名誉造假,这就关乎到“国酒”的形象,更代表着茅台自身的品质。对于广大公众来说,被夸大的奖项已成事实上的欺骗,在情感上更是无法承受之重。
按理说,茅台得没得金奖,或许并不影响酒的品质,也无法影响消费者的喜爱。毕竟作为一种食品,品质、安全与口感才是其立于市场的根本。但既然冠以“国酒”的名义,那么真实而坦诚就应当成为最基本的素养,也是其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元素。若连这点都无法做到,茅台又靠什么去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又靠什么去获得市场的青睐?
从这一点来说,茅台得啥奖其实很重要,不仅对商家本身如此,对消费者,对其他竞争对手同样意义重大。在一个成熟的市场,某种产品要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靠自身品质、企业文化和公共信誉的综合优势,而不能靠夸大宣传的“造神运动”,若不能坦诚相对,一旦被揭开画皮,也将成为自毁形象的开始。
所以,对茅台得啥奖不能讳莫如深,直面现实给予公众一个正确而真实的回答,让茅台得奖的真相得到还原,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知情权。这样一来,二等奖的茅台比金奖更值得尊重与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