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解释“异味自来水”不能含糊

2015年03月06日 07:42   来源:长沙晚报   屈金轶

  4日,兰州市民称部分城区自来水出现异味,并出现市民抢购矿泉水的现象。当晚,兰州市官方公开回应,称水质各项指标符合饮用水标准,同时表示将加密监测频次,随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但由于没有说明自来水出现异味的原因,不少市民仍存疑虑,成批购买矿泉水。(3月5日《京华时报》)

  水是生命之源,对百姓健康的重要性甚于牛奶等其他食品安全。然而,近年来,自来水异味事件却在各地频频上演。比如,去年4月发生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的兰州,时隔不到一年,再次“中标”,既让当地市民心神不宁,更引发了公众质疑。

  在自来水问题中,异味堪称自来水的“多发病症”。仅去年1月到3月,全国范围内被曝光的自来水异味事件达近十起,相关部门对水质取样送检后,不约而同地得出合格或达标的结论。此次兰州自来水异味事件,官方的快速回应,再次出现了类似答复。尽管其信誓旦旦地称“可放心饮用”,但民众仍抱着“宁信其有”的心态,忙着囤积桶装水。可见,如此应对,不但无法打消民众疑虑,而且让民众感觉官方有敷衍之嫌,影响到政府公信力。

  众所周知,我国有关法规对生活饮用水水质从感官、无害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在感官性状方面,要求透明、无色、无异味和异臭,无肉眼可见物。依此规定,如果饮用水有异味,意味着其他物质已“混进”了饮用水。从供水渠道来说,要么是水源受到污染,要么自来水管网受到污染。如果仅在水源地检测水质,即使得出“合格或达标”的结论,但是又怎能保证终端的“龙头水”达标呢?

  此外,自来水实际检测项目也值得质疑。据环保专家介绍,我国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涉及的水污染物就达109种,实际污染物种类甚至达到数百种。然而,现实是,从2012年7月起执行的最新饮用水标准,虽然基本持平欧盟标准,相关指标多达106项,但是由于缺乏实质性的惩罚措施,个别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自来水厂对新标准并未重视。新标准颁发至今,水处理工艺改造方面鲜有进展。此次水异味事件中,兰州有关方面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检测完如此多的项目,目前尚不得而知。

  在异味自来水事件上,民众可能偏信自己的味蕾,而不愿相信有关部门的“安全”结论。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滴水映射出大责任。因此,自来水有异味,相关部门回应不能含糊。标本采集程序如何设置、检测项目有哪些、检测依据何种标准、检测结果如何认定,以及异味来自何处、有何危害、如何避害,理应阳光透明,给民众一个清楚明白的解释。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民工月薪秒杀白领 存在合情合理    2016年02月05日
  • ·高薪血站:人均酬薪35万(图)    2015年07月08日
  • ·“高薪养贪”见证高薪养廉失灵    2015年04月20日
  • ·大学生期望高薪有原因    2015年04月10日
  • ·高薪是否一定养“勤”    2014年11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