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日本马桶盖“Made in China” 尴尬“洋货”(图)

2015年03月02日 07:59   来源:西安晚报   文/然玉 图/王成喜

 

  春节期间,有多达45万中国游客赴日消费,购物消费近60亿人民币。电饭煲等传统热门商品依然畅销,温水洗净马桶盖成为今年的一大购物热门。春节前夕,家住杭州的王先生赴日本旅行,在大阪的电器商场,王先生惊奇地发现,马桶盖的外包装上赫然印着“Made in China”,产地竟是杭州下沙。(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5版)

  在现代产经格局中,商品制造环节的选址,更多还是考虑人力成本、资源价格等等上游因素,而不必然追求在地化的就近销售。就此而言,“一只马桶盖的日本自由行”,着实不足为奇……事实上,智能马桶盖几年前就已引入中国市场,只是一贯销量平平。却不曾想,赴日中国游客在日本商场里,反倒为之大肆抢购。此一现象看似是“商品回流”,本质上还是一种精致生活方式的传播与仿效。智能马桶盖,置于外国语境的情景展示中,方才具备了更令观者认同的魅力。

  一种新兴产品,越是被广泛使用,便越是能强化自身的吸引力。中国游客对身边商场熟视无睹,却不远万里赴日抢购马桶盖,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旅游业,早已在兜售一种“购物游”、“科技游”的概念,轮番劝说下游客极易被其说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日本商品用于日本社会后,其所营造的优质生活图景,激发了游客强烈的效仿、跟进欲望——凡此种种,都不是现阶段的中国市场,所天然具备的。

  时至今日,智能马桶盖之争,已经越发走向两种情绪极端。境外消费的盲目盲从,不仅引发了关于消费力外流的担忧,更触动了国人敏感且脆弱的自尊心、自豪感。各种因素交织一处,终于让一个马桶盖,成了必须被刨根问底的对象。只是又有谁能说清,这种激昂的追问之后,我们到底想要哪样的答案?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