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近出台文件,鼓励高校建立弹性学分制,确保学生能够有正规渠道申请休学创业。休学创业一时成为热议焦点——有人认为此举符合世界潮流,有助于培养下一个乔布斯;有人则称大学生术业未精,匆忙创业弊大于利。
依我看来,弹性学分制和休学正规化的制度,最大意义不在于鼓励创业,而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让大学生磨炼自己的能力。
三年前我从香港大学休学创业时,和同伴选择做一个社会企业项目“小题大作”,这个项目具有强烈的公益性质,商业利益是次要的目标。选择这样的创业方向,固然有理想主义的成分,但也是基于我们对自身商业能力的不自信。我们的项目做得不算差,财务上项目略有盈余,但显然不足以支撑我和其他三位同伴继续全职投入。一年之后,休学结束,我们各自回到了学校继续完成本科学业。我们缺乏真正创业者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无论项目是否成功我们都可以回到学校,这样的安全感使我们不惧怕失败,但也没有那么渴望成功。
这样一段不算成功的创业经历,对我的意义又有多大呢?答案非常简单:休学是我大学期间成长最快的一段时期!
有人认为大学生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课本知识,社会经验可在毕业后积累——这样的说法已不适合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企业越来越缺乏耐心去从零培养白纸一般的大学毕业生。如果一名大学生在毕业时已经有了独立运作一个项目的经验,无论这个项目是做App、开淘宝网店还是开家教公司,他在求职时就更有可能争取到优质的工作机会。
三年前的我,选择休学的部分原因就基于此。三年后,我仍然觉得这是我做过最好的决定之一。
我们当时休学做“小题大作”项目,主要做了三件事情:开发产品,谈客户,做营销。这三件事情培养了不同方面的能力:开发互联网产品需要确定产品方向,通过访谈和测试了解用户需求;谈客户则要求出色的沟通能力,并且我们当时面对的客户是比我们年长一倍的企业品牌总监;做网络营销则需要熟悉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了解平台信息传播的特性,最大程度扩大传播半径。
这样的学习机会不要说在学校,即使进入社会工作之后也不一定有。在一个企业里,初出茅庐的新人通常只会负责非常具体的一件事情,而休学创业能够提供的是统筹全局的项目经验。我相信休学期间我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会逐步用上。
只要能善用时间提升自我,休学的一年时间是否用在创业上,其实也不重要。我有一位朋友,大学就读于一所普通二本,他在大三时选择休学参加一个跨国公益项目。一年里,他的足迹遍布中东地区,还有战火纷飞的阿富汗。这段经历让他的视野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对世界也有了更为独到的见解。毕业后,他创立了为年轻人众筹提供服务的网站,发展迅猛,已经顺利拿到几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没有休学时的生活积累,很难想象他会有这种无所畏惧的创业勇气。
休学对大学生的好处不少,那么学校该怎么做呢?
我认为,对于学生休学,学校的首要职责不在于鼓励或反对,而是让休学申请过程简单易行,不要给下定决心的学生添麻烦。休学应该是一个纯粹的个人决策,学校对休学决定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即可。在我本科休学时,香港大学并没有专门鼓励学生“休学创业”的政策,但是学生可以因为各种原因申请休学,其中最常见的是去做为期一年的实习。我向学校提交休学申请时,负责老师看也不看就通过了申请,他们显然习以为常。后来到了斯坦福大学,我发现学生的休学更是家常便饭,毫无“特别”的感觉。
当然学校也不宜过多提倡,毕竟休学创业“九死一生”,学校如过多宣传,容易给学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休学创业最酷最时髦。不过,学校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休学项目选择。如在香港,学校职业发展中心为学生提供一年的全职实习资源,就很常见。
对于不想创业但渴望积累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休学实习一年也是非常珍贵的锻炼机会,一年之后回到学校,学生普遍会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