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洞代表”为何陷入“全民挖”

2015年02月03日 11:04   来源:大河网   乔志峰

  “挖洞代表”曾卷入官场窝案全身而退。记者在北京、江苏徐州等地的调查发现,过去的十年间,徐州人大代表李宝俊曾卷入徐州官场腐败窝案,因行贿徐州市泉山区落马区委书记被调查,名字被写入公诉文书,最终却全身而退。而其海荧集团旗下多家公司诉讼缠身,2014年11月,李甚至因债务纠纷被徐州市中院“限制高消费”。(2月2日《华商报》)

  李宝俊的名字,随着“挖塌德内大街事件”广受关注,不断有各种“猛料”被曝:挖洞曾致3名工人身亡;李近年忙于在北京和徐州间穿梭,无暇履行人大代表职责;近年来李宝俊和海荧集团旗下公司“诉讼缠身”,在徐州市两级法院公开的判决文书中,仅2014年,涉及李宝俊和海荧的判决多达20起,案由包括债务纠纷、侵权和保险索赔等……现在,“曾卷入官场窝案”又被踢爆。再这样下去,谁知道还能挖出多少与之有关的“猛料”?

  其实,事情发生后,“挖洞代表”并非全无作为。“诚恳道歉、闪电辞职、卸责内弟”在当地就被认为是一次“有高人指点,无缝衔接的危机公关”。只不过,如此高明的危机公关似乎并未取得太大的效果,来自公众和媒体的质疑仍在持续。为何会这样?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很多“猛料”虽被踢爆,却只是在媒体和坊间传播发酵,官方基本上都未正式予以证实,更未进行回应;二是这些“猛料”确实都非常猛,有的涉及到腐败案件,有的甚至还涉及到人命,难免会引发公众的强烈关注和追问。

  官方迄今为止尚未对爆料逐一进行回应,可能有客观原因,毕竟有的事情是以前发生的,有的或许已经进行过处理。并且,事情涉及到多家部门,谁先回应?谁来统一回应?说不定大家都在观望。但这里边是否还存在一些其他可能,比如有些事情当初并未依法进行处置甚至不了了之,不方便回应,因此只好三缄其口?

  1月31日下午,徐州市人大常委会确认“人大代表李宝俊的辞职报告合法有效”。这意味着李的人大代表资格已自行终止。可是,这并不能为整个事件划上句号,已经被挖出的事情,在等待一个真相和说法;同时,说不定还有媒体和公众会继续挖下去,直至挖出更多的“内幕”。

  现如今,公众的监督意识越来越强了,网络监督的此伏彼起就是最好的证明。“挖洞代表”陷入“全民挖”再次提醒我们,现如今某些“头面人物”包括一些代表的形象并不那么令人满意。而跟媒体和网络风起云涌的监督比起来,现实当中有些名正言顺的监督部门就未免显得过于“低调”。很多问题都是通过舆论监督形成了热点之后才得以暴露和解决的,是不是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的监督制约机制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