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通报过分强调"领导重视"是拿"民本"当"恩典"

2015年01月04日 15:39   来源:人民网   张梦楠

  1月3日凌晨4时25分,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发布消息,公布“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727号库房火灾基本情况”。通报全文共585个字,其中,“领导高度重视”占去258个字,将近一半,引发热议。(1月4日人民网)

  灾情面前,简单一句“领导高度重视”看似是想给群众一个交代,但实际上凸显领导政绩的成分要更大些。在哈尔滨这场火灾事故中,“领导高度重视”与其说是对处置工作的报道,不如说是替“领导们”向伤者、死者家属以及公众所做的政治表态。“重视”是政绩吗?身为一地官员,在灾情面前“高度重视”不如“迅速行动”。

  一方官员关系人民生活幸福与否或者人命关天的事情,重视难道不应该吗?还是说“领导重视”是施予民众的额外“恩典”?这显然是极为可笑的逻辑。

  灾情面前,公众最关心的不是领导口头上的“重视”,而是伤者的情况,事故的原因以及有效的举措。虽然他们与围观者素不相识,可是悲天悯人、生命至上的理念毕竟深入人心,每临大灾大难之时,对人生死存亡的聚焦、对苦难痛彻心扉的关注瞬间油然而生,作为维护社会秩序、拯救国人生命的公共机构,其“重视”理所当然,救援天经地义。因此,公共信息的公开与传播中,戏份最重的理应是有关灾情的种种,而不应喧宾夺主,否则不仅会让“重视”的主角们被放置到舆论的“烤架”上,还会让整个政府的救援工作受到质疑,公信大打折扣。

  类似的案例这些年并不罕见,有的地方遇到灾难就只会生搬硬套“灾情形象设计”,虚多实少,避重就轻,在人人都是麦克风和民智水涨船高的时代,这样的思维显然不合时宜,常常会弄巧成拙,反而让那些正常的公共救援、责任担当失去了舆论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得不偿失。

  以文字汇报代替工作落实也是许多党政机关的通病,可事实上,老百姓关心的不是你个人工作的过程以及有多少政绩,而是实际的效果,没有真实的数据、现场的反馈、可见的成效,那跟没做工作又有多大差别?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