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向被“自然法则”淘汰的愚蠢者“致敬”

2014年12月31日 07:20   来源:新民晚报   左妍

  英国某杂志在圣诞特辑上刊登了一项研究,称男性的愚蠢行为更容易让其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不禁让人想到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奖项——“达尔文奖”。

  这不是一项表彰生物学成就的奖,而是要颁发给世上最愚蠢的人,他们无一不以千奇百怪的愚蠢方式毁灭了自我,从人类基因库中抹去了自己的存在,“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达尔文奖最初的传播形式是电子邮件,直到1994年在斯坦福大学的网络服务器上,达尔文奖的档案才正式创建,此后年年在世界范围内“评奖”,由颇具慧眼的人们根据真实却又“蠢哭了”的新闻报道进行筛选上报。达尔文奖的评选要求有5个:死亡(或丧失繁殖能力);惊天地泣鬼神的愚蠢行为;自取灭亡(自杀不算);成年且智商正常;事件真实发生。

  爱因斯坦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可能是无限的,一是宇宙,二是人类的愚昧。”查看历年获奖名单,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都是“no zuo no die(不作不死)”。比如连接家用电源来电击河里的鱼,然后不待切断电流就义无反顾地涉水捡鱼;比如寄出炸弹的恐怖分子收到邮局退货,结果他自己打开了包裹;比如发明用手枪玩俄罗斯轮盘赌博,却没有分清左轮手枪和半自动手枪的区别;比如用打火机照亮燃料槽来确定无可燃挥发气体……

  我想,达尔文奖的意义并不完全是为了嘲讽愚蠢,甚至可以这样解读:向被“自然法则”淘汰的人们致敬。因为那些因离奇发明创造而死的人类,其实拥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执行力。这两种能力已让人类取得了如此多的科学成就与进步,只是他们用错了时间地点。

  读每篇获奖故事的时候,我们或许都会回忆起自己的种种愚蠢行为,却又庆幸自己侥幸逃过了获奖。这些故事警醒着我们——千万不要因“愚蠢”而被贴上“进化慢”的标签啊。反过来说,下次你觉得自己愚蠢、灰心丧气、无能为力的时候,不妨读几个真实的获奖故事,你会觉得自己没那么糟,离获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呢。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社会需要向杰出典范致敬    2016年04月15日
  • ·致敬“小飞侠”,不想说再见    2015年12月01日
  • ·曼德拉因何赢得全世界致敬    2013年07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