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你从来没有作弊过吗?哪怕是唯一一次偷瞄,哪怕只是抄了一道选择题,哪怕仅仅在小纸条上写下几个提示自己的关键词……即使是匿名的问卷,恐怕也难以真实呈现这个问题的答案。作弊被抓的不多也不少,没被抓住的就只有天知地知了。
又到一学期的考试季,朋友圈里几位高校的老师正在转发有关考试的诚信号召。华东政法大学华政青年公众微信发起网络宣言,转发也是一种承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辅导员梁钦每到考试季总是通过班会或短信提醒学生备考注意劳逸结合,考试遵守诚信原则。我想,这样那样的一些方法,多少是有用的,至少在某个圈子的氛围里,大家至少能达成共识,是非立见,也是制约。
但总有一些人,调侃着人生的轻重缓急,硬要把应该的说得不堪,把不应该的说得云淡风轻。甚至在论坛里,还流传着写给后辈的“考试作弊攻略”——监考老师纸老虎心态、最佳座位、团队协作,分析得头头是道。上周末的四六级考试又拎出一串“枪手”,又想起去年考研,同一考场就有再三抄小抄最后被拎出去的。
英国迷你剧《黑镜子》总讲些未来科技的故事,其中一集描述人们在大脑安装记忆芯片,还能互相分享记忆。就像回放录像似的,发生过什么都能通过“回放记忆”重看。有这功能,你不再会因为错过孩子的“第一次”而遗憾了,回放记忆也能成为调查犯罪取证的一种方式。倘若有一天,这种幻想不再是虚构的电视剧剧情而成为真实,人们是否会因为“不会说谎的记忆证据”的存在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我想一定会。
不过,在未来科技还未到来的现在,种上那枚“芯片”更加重要,却也更不容易。在遵守道德、规则、法律之前,却不知道何为道德、规则为何、法律如何是很多“越线者”的共同点。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现实中,要找到心灵的底线和规则的红线,牢牢在边界上种下“芯片”,才会在靠近边界时拉响警报,阻止一定会后悔的自己。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