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欠债失联”热词背后的“冷思考”

2014年12月24日 06:56   来源:红网   赵茂盛

  江苏丰县县委统战部一名科级干部近期被曝欠债跑路。记者调查了解到,当事人不仅自己直接注册公司经商,还利用高息诱惑“集资”,欠下至少数百万元债务。(12月23日《经济参考报》)

  近半年来,基层干部“跑路”“失联”事件频发,不仅侵害了被骗者利益有损政府形象,还滋生了“欠债失联”热词。不过,“欠债失联”热词背后,却是个“冷思考”,干部利用职务身份当砝码“圈钱”为何管不住。

  显而易见,基层干部“跑路”“失联”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干部违规经商、“隐形经商”等屡禁不绝的顽疾。近些年,各地多次开展对干部违规经商的专项清理,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却难以从根本上治愈干部违规经商的顽疾。其实,运动式治理只是种亡羊补牢的粗放式治理,追求的形式效果远大于实际,只治标不治本。

  因而,治理干部违规经商、“隐形经商”不能打运动战,而要打围剿战。需要监管部门做好日常功课,从制度建设上入手引入群众监督问责阳光机制,既要晒干部权力清单,也要晒干部财产清单,更要晒责任清单。只有让干部的权、利暴晒在群众眼球下,产生让干部不敢想、不敢做的阳光监管氛围,才能让干部手中的“权”与“利”彻底分家。

  当然,要打好干部违规经商围剿战,光有阳光监管制度还不够,还需要保障监管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是在于监管人员想不想做、敢不敢做的态度问题。其实,对于干部违规经商问题,监管部门不缺乏管理办法与惩罚依据,而是缺乏敢于担责的勇气与责任心。干部违规经商之所以大行其道,之所以干部利用职务身份当砝码“圈钱”后可从容“跑路”,就在于监管部门对眼皮地下发生的干部违法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监管态度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麻木不仁状态。

  干部“欠债失联”热词,背后是监而不管的“冷思考”。管住干部利用职务身份“圈钱”,其实并不难,难在怎样才能激活监管部门麻木不仁的监管责任心。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