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近日决定在全市部分国有企业、获名牌产品骨干企业中试点首席质量官制度,并鼓励和引导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首席质量官可行使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12月23日《贵阳晚报》)
在市内国企、名牌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让这些首席质量官在监管企业内行使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既可以缓解政府质检部门的监管压力,又可以进一步保障企业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个不错的尝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政府质检部门如何锻造首席质量官的金刚不败“防腐身”呢?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企业都有专职的质量检测领导,他们负责监督一线检测员公平公正地抽测产品质量,也肩负着原料进入质量检验的重任。因此,这些中层领导很容易受到一些工人的巴结和原料供应商的贿赂,导致原料和产品把关不严,影响企业声誉。现在,这个职位转交给首席质量官,首席质量官可谓位卑权重。
首席质量官虽然接受质检部门的垂直管理,头顶有耀眼的光环,手握质量安全否决权,可直接向质检部门直接举报企业产品不合格。但尴尬的是,他们依然属于企业内部人员,“端人碗受人管”,即便是发觉企业想在产品质量上做手脚,他们敢向政府质检部门坦陈实情吗?再者,就算企业一心向善,想在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但集监督监管于一身的首席质量官能经得住原料供应商的糖衣炮弹吗?
首席质量官制度可以尝试,但若仅有这个制度,没有配套的监管措施,要想保障地方企业的产品质量,恐怕有些一厢情愿。而首席质量官们如何内不畏企业老总的压力、外不惧合作单位贿赂考验,锻造金刚不败之身,还须职能部门仔细考虑。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