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纪委发文称,说起公考降温,总绕不开正风反腐的话题。在许多人看来,正风肃纪、铁腕反腐的新常态,促使一些态度不端、动机不纯的人,“理性”放弃“学而优则仕”的人生选择。文章指出,倘若只想着成为“只为己做官,不为民做事”的官侩,抱着“老好人主义、差不多主义”明哲保身混日子,那么,请趁早改行换业,或者干脆不要挤公考的独木桥。否则,未来面对的,必将是正风反腐的强力涤荡。(12月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熟人社会,“你包庇我我纵容你”式的潜规则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样的现实土壤下,官侩还是不少的。这些人,想的是“只为己做官,不为民做事”,是“老好人主义、差不多主义”式的明哲保身……看起来似乎也没有做坏事,但很显然,这与公职人员为民服务的理念是相悖的。毕竟,一个无法忽略的常识是,官员的明哲保身,也是一种失职渎职行为。就此来说,对于官侩,不宜过于宽容。
如今,隶属中纪委的媒体刊文称,公务员若只想成为官侩,请趁早改行。这样的观点的确很犀利,也表达了一定的立场。这表明,在中纪委层面对官侩是反对的;对这样的公务员也是不欢迎的。如果还抱着官侩的思想去当官,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尽管类似的观点早已成为一种常识,公众也耳熟能详,但这样的话语从官媒中表达出来,还是很有深意的。
不过,对于官侩,光有立场似乎还不够,还必须有行动。一个可以类比的常识是,对于腐败行为,我们是坚决反对的,但光有反对的声音与表态,仍然是远远不够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不少官员的落马,才是真正的行动,也才是对常识的一种贯彻执行。如今,公款吃喝成了官场禁忌、公款送礼成为过街老鼠,打“虎”拍“蝇”成为新常态……这样的现实,不是一个“表明立场”就能达到的效果,而必须有真真切切的行动。
这就是说,对于官侩,我们必须完善公务员的制度考核方式,通过制度的力量去淘汰官侩,毕竟,请官侩们自己离开,寄希望于他们的道德自觉,无异于天方夜谭。对于官侩来说,他们的行为不可取、他们的做法不对,他们自己也很可能知道,但他们还是要当官侩,你能拿他怎样?在这样的境况下,呼吁完善对公务员考核的退出机制,无疑是恰如其分的。毕竟,只有通过制度设置,才能彻底根治公务员阵容中的“官侩病”。
因而,应用退出机制淘汰公务员中的官侩。并通过相关的制度设置,让每一名公务员对权力都心存敬畏,并始终做到公权为公所用,如此,一支健康优秀的公务员队伍才会建立起来,也唯有如此,才是公众的希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