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应用退出机制淘汰官侩

2014年12月04日 09:41   来源:燕赵晚报   杨燕明(云南昆明)

  近日,中纪委发文称,说起公考降温,总绕不开正风反腐的话题。在许多人看来,正风肃纪、铁腕反腐的新常态,促使一些态度不端、动机不纯的人,“理性”放弃“学而优则仕”的人生选择。文章指出,倘若只想着成为“只为己做官,不为民做事”的官侩,抱着“老好人主义、差不多主义”明哲保身混日子,那么,请趁早改行换业,或者干脆不要挤公考的独木桥。否则,未来面对的,必将是正风反腐的强力涤荡。(12月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熟人社会,“你包庇我我纵容你”式的潜规则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样的现实土壤下,官侩还是不少的。这些人,想的是“只为己做官,不为民做事”,是“老好人主义、差不多主义”式的明哲保身……看起来似乎也没有做坏事,但很显然,这与公职人员为民服务的理念是相悖的。毕竟,一个无法忽略的常识是,官员的明哲保身,也是一种失职渎职行为。就此来说,对于官侩,不宜过于宽容。

  如今,隶属中纪委的媒体刊文称,公务员若只想成为官侩,请趁早改行。这样的观点的确很犀利,也表达了一定的立场。这表明,在中纪委层面对官侩是反对的;对这样的公务员也是不欢迎的。如果还抱着官侩的思想去当官,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尽管类似的观点早已成为一种常识,公众也耳熟能详,但这样的话语从官媒中表达出来,还是很有深意的。

  不过,对于官侩,光有立场似乎还不够,还必须有行动。一个可以类比的常识是,对于腐败行为,我们是坚决反对的,但光有反对的声音与表态,仍然是远远不够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不少官员的落马,才是真正的行动,也才是对常识的一种贯彻执行。如今,公款吃喝成了官场禁忌、公款送礼成为过街老鼠,打“虎”拍“蝇”成为新常态……这样的现实,不是一个“表明立场”就能达到的效果,而必须有真真切切的行动。

  这就是说,对于官侩,我们必须完善公务员的制度考核方式,通过制度的力量去淘汰官侩,毕竟,请官侩们自己离开,寄希望于他们的道德自觉,无异于天方夜谭。对于官侩来说,他们的行为不可取、他们的做法不对,他们自己也很可能知道,但他们还是要当官侩,你能拿他怎样?在这样的境况下,呼吁完善对公务员考核的退出机制,无疑是恰如其分的。毕竟,只有通过制度设置,才能彻底根治公务员阵容中的“官侩病”。

  因而,应用退出机制淘汰公务员中的官侩。并通过相关的制度设置,让每一名公务员对权力都心存敬畏,并始终做到公权为公所用,如此,一支健康优秀的公务员队伍才会建立起来,也唯有如此,才是公众的希冀所在。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移动应用从“免费”中盈利    2014年04月22日
  • ·测谎仪应用还需立法规范    2013年11月14日
  • ·李彦宏:好应用要让更多人知道    2013年08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