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降临,2015届大学生招聘渐入高峰期,这个冬天对明年毕业的同学们来说会是暖冬吗?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最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除了社会就业结构失衡、供需矛盾外,大学生缺乏强势技能、没有实践经验、职业规划不明确等自身原因,也是就业拦路虎。我们不妨看看国外是怎么引导大学生就业的。
在美国,面对就业难,许多大学毕业生心态稳定,接受现实,降低要求,积极适应。同时,美国高校、政府和社会团体等,也都会有一些积极的努力和尝试。许多美国著名院校会设立专项资金,成立跨学科教学研究中心,推进边缘学科发展,拓展学生就业视野。美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包括从学生入学选专业、系统的职业规划、择业技巧,到毕业就业咨询等一条龙服务。
美国劳工部就业统计局会定期在全国采集数据,分析各行各业的需求形势和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未来10年的就业环境等,并出版成册,供美国大学生就业参考。此外,已有近2000家高校和2000多家用人单位加入到美国大学和雇主联合会,每年为100多万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而英国政府于2004年创立了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旨在培养大学生企业家。随着影响的扩大,这个委员会已升级为创业教育中心,为英国百余所高校提供创业辅导,为毕业生创业项目提供贷款支持,为高校和企业牵线搭桥等。金融危机后,英国政府资助并大力推行全国学徒服务计划,为青年特别是大学毕业生提供过渡性就业岗位,积累工作经验和相关技能。
瑞典工业部、教育部、高教局、创新局、创业中心、学生商务机遇中心等多个部门,联合举办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会,倾听学生自主创业者所遇到的挑战和所亟须的帮助。瑞典工业部每年投入约500万瑞典克朗(约合461万元人民币)用于资助在创新研发中取得突出成就、并乐于通过自主创业将研发成果转化成商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新西兰的高等院校一般都设有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就业招聘、求职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有的大学通过数据分析手段,整理出选择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学生最有可能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有的大学成立“创业孵化器”组织,通过把学生提出的计划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讨论、实践,揭开商业法则的“神秘感”。还有的大学为学生提供到其他国家发展的交换机会和学分互认待遇,使越来越多的新西兰学生选择到海外谋职工作。
引导学生进入能最大限度发挥才华的领域,是荷兰高校培养学生的重点。在荷兰高校中,第一年的学习非常重要。许多大学给学生充分的空间选修各种科目,以使他们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一些发现自己选错专业的学生,将有机会另选专业。荷兰高校的授课内容也呈现与未来职业更紧密接轨的趋势。
荷兰各大高校还邀请一些职场人士前来授课,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到企业实习,也已成为一种毕业要求。荷兰大学生普遍勤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与职业实践。此外,一些荷兰高校还专门搭建了以学校为依托的创业平台。同时,荷兰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鼓励大学生到国外完成部分学业,招收国际学生来荷就读,为在跨国企业中就业做准备。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