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不“断奶”何以能就业

2015年07月20日 14:32   来源:中国江西网   彭俊杰

  昨日,2015年重庆第六届人才博览会暨重庆2015届毕业生大型双选会在渝北区汇博人才市场举行。招聘会现场,90后应届毕业生仍然是主力军,重庆晚报记者看到不乏有求职者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来应聘,甚至有90后在父母陪同下应聘递完简历一言不发玩手机。(重庆晚报)

  众所周知,中国家长对孩子养得骄贵,寄予厚望。自幼儿园即开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的理念就融入到生活和教育的每一点、每一滴,甚至到了极尽其所能而无所不为的地步。因此出现了“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要什么不计代价一律办到;“一切包办到底”,不让孩子受一丁点委屈,不让孩子操一点点心。于是每当遇到有一点挑战性的任务父母“打头阵”;孩子没有经历过的事由父母包办,而且一包就是20几年,于是就出现了父母从幼儿园一直“陪读”到大学毕业,出现了孩子大学毕业本该由自己找的工作还是由父母包办。

  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是已满20岁的成年人了,又接受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身心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应该有能力开始自理自己的生活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了。接受完长达16年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接受完人生所有的学校教育,如果对踏入社会的第一步--给自己找一份合适的工作甚至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仍然手无足措,需要父母全程代办,那这个年轻人何时才能脱离父母的羽翼?难道继续蜷缩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继续去读研、去读博士?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这种现象,为了能够再享受几年安逸、无需操劳、无需奔波的大学生活,并以此作为读研、读博士的理由。但是,然后呢?等待着的还是要踏入社会,去一步步适应社会。

  面对招聘单位的基本提问,所有的问题靠父亲来代劳,对工作和单位的情况也是由父亲去询问,求职大学生却一言不发的自顾自的玩手机。父母“大驾光临”,究竟是为孩子赢得应聘机会,还是说成为孩子被”pass”掉的催化剂呢?连毕业求职都让父母代劳,缺乏自觉意识和独立能力,可见家长的溺爱让这些大学生失去了自我锻炼自我成长的机会,慧眼识人的用人单位怎能对他们的工作能力有信心?

  大学生家长要"心理断奶"。“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会逐渐长大,大学毕业就将进入社会,要让孩子将来能独立生活,“断奶”是第一步。当然,“断奶”首先培养的应是培养独立的习惯和自立的能力。在民间,母亲戒掉婴儿母乳,总会伴随孩子的哭声和痛苦,但这是必要的,否则,“断奶”就永远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家长要舍得放手,“忍一时之痛”。

  花总要养在温室里够了,就会移栽到室外,娇花总有一天要见风雨的。大学毕业生都是智识健全的成年人,任何迷惑不懂,稍问即可明白;任何心理不适,略加疏导就能调整;诸多基本能力,稍加锻炼即可形成。著名歌手罗大佑有一首歌《爱的代价》里面有一句歌词“走吧,走吧,人生总要学会长大”,是的,成长的过程如同破茧成蝶,是一个痛苦的、不断挣扎的过程,每个人早晚都得经历。既然如此,请各位年轻的大学生早点挣脱父母苦心经营的温室、拒绝那张嘴即食的甜美乳汁,战胜自我、战胜重重的束缚;也请父母们放手给已经长大的孩子们更多成长的机会,让孩子们早日冲破那个胆怯的小我、早日变成阳光下自由飞舞的绚丽蝴蝶!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