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电商大战,为何总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2014年10月31日 14:53   来源:中国江西网   蚂蚁虫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电商狂欢即将到来,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一些小插曲发生。今年也不例外,先是传出阿里抢注了双十一商标,对京东等对手和媒体发出通告函,而京东则指责阿里有违公平竞争的精神,后来阿里又发了公开信啥的。反正双方再次打起了口水战,估计双十一之前这一时半会是消停不了。

  又到商家被迫选边站的时候

  不过其实口水战的背后,还有一件每逢双十一或其他重大电商促销季就会发生的事情。那就是,在两大巨头之间的压力下,商家和品牌再次面临着选边站的艰难抉择。

  有报道称商家爆料,天猫和京东分别向其提出要求,被迫站队,否则将遭到平台方的严厉处置。“天猫这两天开始和我们打招呼,说如果不按时下架京东大促会场活动的商品,今年就‘不好办’。而京东方面回击称,如若商家下架会场商品,则立即屏蔽店铺。”依了天猫,就会得罪京东;而听从京东,就会得罪天猫,后果都非常严重,商家左右为难。

  为了防止被平台“强迫”,一些商家或品牌推出商品的差异化策略,来规避风险。但对于很多商家和品牌而言,要么这样做的成本太高,要么限于客观条件难以做到。在两大巨头的压力之下,一些商家和品牌只好按较小损失的方式选择其中一方站队。但这样的后果也显而易见,等于放弃了另一平台的客户和业务,损失惨重。某箱包品牌CEO对此颇为愤慨地说:“生意难道只有靠垄断才能做成?”

  再次活生生地上演了“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的一幕,商家和品牌成为巨头竞争的无辜牺牲品。

  平台强势,商家权益难以保障

  随着近年来中国电商格局的发展,天猫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占据了B2C市场的多数份额,形成了垄断地位,特别是天猫独占半壁江山。天猫和京东掌握了B2C市场的绝对话语权,以至于前几年流行的品牌官方商城和一些独立电商纷纷消失,商家大多转向天猫和京东平台。但在天猫和京东获得绝对话语权的同时,作为B2C主力军的商家却是生意越来越难做。

  今年初一条关于“1800个广东卖家放弃续约天猫”的热帖在网上热转。有网友统计发现2014年1月3日天猫店数量比2013年12月31日天猫店数量减少了7898家,其中电商大省广东的天猫店关店数量约1800家,这表明天猫商家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对此,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的回应称数据“无厘头”,但同时也表示自然淘汰不出奇。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天猫等平台开店的运营成本逐年攀升是不争的事实,除了经营佣金扣点,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商家被迫以高价来购买流量,而市场环境的恶劣导致仍停留在低价竞争层面。一方面运营成本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低价竞争导致毛利逐年下降,商家经营压力可想而知。但对于平台而言,并不能体会商家的困境。某年双十一,某电商平台主管在问到低价对商家是否有不利影响时,公开表示平台肯定不会亏本,但商家能否赢利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平台大打肉搏战毫发无伤,流的却是商家和品牌的血。

  此外,在平台交易规则、费率制定等方面,卖家和品牌也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基本上是平台主导说了算。在平台的强势和垄断之下,卖家权益通常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电商行业呼唤有关部门规范管理

  要想改变“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商家合法权益屡受侵犯的现状,光依靠商家的力量恐怕是难以改变。之前的淘宝小卖家起义等试图争取权益之举,最终都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除了平台的过于强势之外,卖家的利益分散和现实经营压力,都使得卖家无法以集体的力量与平台进行平等协商的对话。因此,类似的被迫选边站现象才会年复一年地发生。

  事实上,像两大巨头以屏蔽店铺等要胁商家选边站的行为,已经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法。但没有商家和品牌敢公开站出来反抗,诉诸法律,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电商是个新兴行业,它伴随着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而显现爆炸式发展。之前我国有关部门的传统商业管理方式,远远落后于电商行业的发展。而在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各种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现象,售卖假货、数据造假、虚假宣传等丑闻屡见不鲜,但监管部门却常常视而不见,严重缺位。

  在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电商行业的监管,尽快出台电子商务管理法规,明确规范平台、商家、监管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并介入电商大平台的日常监督,对平台的规则和收费标准进行审核报批,发现问题及时依法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遏制平台滥用权力,保障商家的合法权益,从而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届时,像神仙打架、小鬼遭殃这种不合理的怪异现象,才可能真正地消失。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