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放宽出镜要求,主持人须“独善其身”

2014年10月27日 10:08   来源:荆楚网   王传合

  最近,央视的新闻节目在各个细节也发生着细微改变,像《新闻联播》在节目后播出“彩蛋”,一改高冷面孔,亲切温和。而最有看点的还是央视主持人服装发生的变化。由白岩松、董倩主持的央视《新闻1+1》,从女主持人董倩主持的几期节目中,主持人的服装很有“心思”,虽然是黑色外套,却借着时尚的款式,展现女性的端庄之美。(10月26日华商报)

  对于那些看惯了主持人高冷面孔的观众来说,央视放宽对主持人出镜要求,不啻是一件好事。说起央视的新闻节目,尤其是新闻联播节目,由于特殊的官方背景,其权威性、影响力是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那张被很多人熟悉的“国字脸”显得格外严肃冷峻。在新闻节目中,从主持人出镜时的服饰穿戴、言谈举止,具体到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包括手中握笔的姿势,都被观众津津乐道。

  这一切,既说明了观众对央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和厚爱,也体现出新闻节目所独居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毕竟,新闻节目由于其特质所决定,不同于一般的访谈类节目和娱乐节目。

  作为立体媒体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主持人的形象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持人即能代表所在媒体的形象,也能上升到代表国家形象的层面,不容小觑。

  因此,对新闻节目主持人出镜要求严格,自然是有着充足的理由,比如说,对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穿戴得体,矜持端庄,严肃大方,是最基本的要求。反之,倘若是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穿戴随便,音质不准,严肃不足,活泼有余,这样的新闻节目,效果可想而知,不仅不会增强新闻节目的感染力,观众也不会喜欢。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求,应该依据新闻节目的特点作出规定,做到宽严适度。切忌将新闻类节目庸俗化,甚至等同与娱乐类节目。应该看到,主持人穿戴得体,矜持端庄,不仅是新闻类节目的特质所要求,也体现了对观众的尊重。

  自然,这并不是说央视放宽出镜要求不对。在下也是央视新闻的铁杆观众,也不喜欢单调枯燥板着脸说教的新闻主持人。而是说,所谓放宽出镜要求,不能脱离新闻节目的基本要求,至于宽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让观众认可。

  最重要的一点,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做到“独善其身”。虽然放宽了出镜要求,但尺度是多少,如何把握,都需要认真考虑。尤其要做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作为主持人,都必须要心里想着观众,通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唯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为精彩纷呈的新闻节目锦上添花。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