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国际油价瞬息万变 民营油企如何脱困转型?

2014年10月22日 06: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加快油品升级、优质优价,这是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一大重要战略,有助于倒逼国内能源结构升级。
国际油价下跌;民营油企
资料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近几个月,受成品油价格持续下调的影响,一直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地方炼油厂和民营加油站营业利润持续缩减,有的甚至亏损关停。去年以来,国内数十个省市已经开始在加油站进行国V标准汽柴油的置换。可是,在利润不明朗的情况下,民企没有进行油品升级的动力。(1021日《每日经济新闻》)

  由经济日报社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共同编制的2014年三季度中经石油产业景气指数显示,石油销售增速4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三季度石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13万亿元,由上季度同比增长2.5%转为同比微降0.4%;与此同时,行业库存压力也在进一步增大,石油产业产成品资金增速继续提升。如此看来,当前国内石油产业已经处于低迷状态,地方炼油厂和民营加油站因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其生存空间必然会被进一步压缩,处境更加艰难。

  几天前,国际油价突然重挫4.5%,创下2011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之后,纽约NYMEX油价盘中曾跌破80美元/桶大关,这几天还面临着80美元的保卫战。油价如此跌跌不休,可谓多年少见,也备受各界关注。未来国际油价能不能反弹?会不会盘整几天后继续扩大跌幅?这种激烈的波动还将维持多久?面对全球原油市场生变、国际油价重挫的局面,我国的石油产业,特别是民营油企该如何应对?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估计,2013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我国的石油需求有相当大的份额要依赖进口。9月份中国原油进口增长7.4%,而今年前9个月原油进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3%,达到614万桶/天。国际油价下跌,对于我们这个主要石油消费国而言,当然是个好消息,这有利于平抑物价和降低工业生产成本。但是,乐观之余我们也应抱以谨慎应对的态度,毕竟我们并没有左右国际油价走势的能力。此外,11月将召开的APEC会议,会不会透过削减产量来挽救疲弱的油价,也需要密切观察。

  石油产业是我国垄断程度极高的行业之一,有人称原油进口是我国石化产业整个体系中的“命门”。今年原油进口权已正式破冰,除新疆“广汇能源”这一家民营油企已经收到国家商务部下发的原油进口权外,另有几家试点民营企业也在等待原油进口权的发放。放开民企原油进口权,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海外石油资源,有助于促进国内炼油产业的良性竞争,民营油企也能通过对外合作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可就目前而言,众多的地方炼油厂和从事加油站的民营企业,还是无法从本轮国家油价下挫中得到好处,甚至是生存更加困难,毕竟他们大部分还在原油进口的门槛之外。与之相对应的,“两桶油”等几大国营油企就不一样了,虽然近期国家发改委几次调降成品油价格,但是他们可以从更低的原油进口中保持利润。看来,加速原油进口权向民企开放,是当前民营油企摆脱困境的重要克难之道。

  去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炼油企业升级改造的总体目标。加快油品升级、优质优价,这是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一大重要战略,有助于倒逼国内能源结构升级。油品升级是个大趋势,但对许多民营油企来说,转型升级的压力和困难更大。目前,不少民营油品企业利润持续缩减,有的甚至是亏损停工,要令他们加大投入来进行油品升级,动力难免不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有关单位及地方政府应正视民企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压力,积极贯彻国家扶持民企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具体到油品升级,可以及时制定相应的扶持促进政策,引导民营油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中国经济网网友 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油价暴跌对中国利大于弊

     许一力:“两桶油”哭穷背后是制度必然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