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老化造成停水、停电、停气时有发生,燃气管道、暖气管道事故频发,管道“跑冒滴漏”严重。以自来水为例,我国平均漏失率为15.7%,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以上,而发达国家最高水平是6%至8%。管道漏失导致我国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10月20日《人民日报》)
因自来水地下管线老化导致的管道漏失,一年就“漏”掉了一个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的太湖。这对于水资源匮乏的中国来说,这么庞大的自来水损耗浪费实在是让人非常心疼,进一步加重了城市水资源匮乏局面。
然而,相关单位却对自来水“漏”水现象无动于衷,任由每年“漏”掉一个太湖。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维护和改造自来水管网的投资费用过高,没人愿意投资这笔钱,或者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投资、维修和改造管网。但从深层次角度说,归根结底,主要是自来水“漏”水对利益集团没有造成任何经济损失,因为为每年“漏”掉的一个太湖买单的不是自来水公司,所有的自来水损耗都可能会转化为成本,均摊到老百姓的头上。所以,地方政府和自来水公司没有维修、改造、升级老化、损坏管网的动力,任由自来水“漏”水。
可见,要留住一年“漏”掉的太湖,关键是地方政府和自来水公司承担起维护、改造、升级已经老化、损坏的管网的责任,及时补上漏洞和缺口。一方面,自来水管网造成的损耗应当由自来水公司独自承担,倒逼自来水公司投资维护和改造自来水管网。另一方面,对自来水管网维护、改造和升级需要花费的成本进行审计和公开,对于资金缺口部分,政府给予补贴。毕竟自来水是生活必需品、公共用品,管网的维护和更新不能完全依靠自来水公司的力量。同样,存在漏气、漏电的燃气、电力,损耗应由供气公司和电力公司承担,管网的维护和升级由政府和企业共担,而不是让消费者买单。要算好地下损耗这笔大账,这也是绿色生活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