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老化造成停水、停电、停气时有发生,燃气管道、暖气管道事故频发,管道“跑冒滴漏”严重。以自来水为例,管道漏失导致我国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10月20日《人民日报》)
管道漏失导致我国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让人唏嘘不已。我国水资源并不是很丰富,全国有16个省(区、市)重度缺水,有6个省、区极度缺水。为调水解困国家投资千亿元。而另一方面,水资源的低效利用、跑冒滴漏等浪费十分严重。而“重地上建设,轻地下规划”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不得不说,我国多数城市都没有对地下管线建设的综合验收备案,再加上许多城市历史久远,地下管线究竟是什么样,长期以来是笔糊涂账。在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江苏徐州市常务副市长王昊也坦言说:“过去真是睁眼瞎,根本不知道城市地下管网是什么样子,都是发生了事故去抢修才发现问题。”可见,在我国很多地方,大到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小到具体职能部门,都很少有人能对城市的地下设施、地下管线了解得准确无误。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是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就没有城市生活,就没有新型城镇化。自来水一年“漏”掉一个太湖,各地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地方行政长官应当警醒。
抓城市建设,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既要重视地上,更要重视地下。具体来说,要结合当地实际建设情况,出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意见,提出城市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在城市建设中的资源配置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共同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一言以蔽之,作为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要转变政绩观念,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做到底子清,目标明,把好“方向盘”;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开展普查和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摸清‘家底’,盘活体系;而作为城市普通市民,则应多留心身边的城市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之中。
城市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不管是主管部门还是城市市民都应该参与进来。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