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只有一手加快淘汰落后的高危产能,一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使烟花爆竹获取既不伤害旧民俗、又能顺应新需求的“生存技能”
烟花爆竹又出事了。国庆前夕,湖南醴陵市一座烟花厂爆炸,14人死亡,33人受伤,6座仓库被夷为平地。这让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问题重又引发关注。
眼下,烟花爆竹已至生产旺季。一个个正在车间里加工着的“火药桶”,不但关系到一线工人的人身安全,决定着产品质量,也将最终影响到运输、销售、燃放等后续环节。稍有不慎,就会点燃安全风险的捻子,炸出一串事故来。
正因事关人命安全,承载着千年民俗的烟花爆竹近些年来颇受争议。更何况,与煤炭、化工等高危行业相比,烟花爆竹的产业规模微乎其微,经济贡献小,安全风险又高,在不少地方干脆成了“不受欢迎”的产业。目前,烟花爆竹产业已从全国14个省份完全退出,绝了安全事故的后患,而湖南、江西等主产区也已提出要缩减厂商数量、控制生产规模。
然而,人为压缩生产区域的举措并不会动摇全国总体的市场需求。只要国人还延续着对“爆竹声声”民俗传统的心理依赖,市场需求就依旧存在,也就为烟花爆竹产业留下了活路。
只不过,活路即便尚有,活法也得变变——目前,我国烟花爆竹产销企业中,85%以上是家庭作坊、小店小铺,生产设备简陋,生产仍以手工为主;从业人员37万多人,多是未经安全培训的村民、老妇。规模小、技术差、素质低……这一生产方式下,不出事已是幸运,更甭说产出高质量的环保型、安全型产品了。
说到底,减量只是手段之一,提质才是根本之道。如今,人们在追求节日喜庆气氛的同时,也更加渴望干净的空气,更加重视生命的安全。这些市场新需求,同样关系到烟花爆竹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只有一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一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使烟花爆竹获取既不伤害旧民俗、又能顺应新需求的“生存技能”。
对于烟花爆竹这一高危产业,政府监管更不能缺位、不到位。在生产环节,政府理应制定更严苛的准入门槛、技术标准,实施更严格的环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用技术这个硬杠杠淘汰落后企业和产品,也使真心想留在业内的企业有更强的动力和更大的压力去改进生产、求得生存。在流通环节,城市管理者也要制定更细致严格的技术指标,让不符合环保等标准的产品无法立足。这两年,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无硫、微烟、安全性能高、废弃后可分解的环保烟花,但由于环保并非消费者最直接的关切点,加之成本和价格颇高,应者甚寡。这时候,政府不妨站出来,利用税收等手段为绿色产品添把柴、加把劲,营造一个绿色消费的好环境。
再过三个多月就是春节了,在烟花爆竹生产旺季这个当口上,为“火药桶”加装安全阀,比来年烟花散尽后重数悲伤要好得多。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