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股东“三年之痒”变炒作之源

2014年10月10日 07:16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万晶

  一直以来大股东减持被视为洪水猛兽,极易引起投资者出逃、股价下跌。而今投资逻辑却发生转变,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背景下,投资者反而将上市三年后的大股东解禁及减持视为重要利好,对减持前的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充满期待,二级市场已形成炒作“大股东减持概念股”热潮。由于信息不对称,重组概念带来的股价狂飙,普通投资者很难分享,在大股东减持完成及机构撤离后,股价暴跌,市场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最终买单者还是普通投资者。

  “大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价立刻跌停;减持预告一发,股价立刻涨停。”这是最近流传的股市现象之一。9月以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减持行为增加,高新兴、天晟新材、中鼎股份、中超电缆等发布减持公告,这些公司9月以来股价大涨,远远跑赢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涨幅。对大股东减持前后利好释放的憧憬,使各类机构投资者与散户纷纷参与抢筹。

  大股东“三年之痒”相当普遍,由于大股东持股在首发上市后有三年锁定期,解禁之后有强烈的减持动力,股份解禁时点已成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重要时间窗口,解禁前后六个月内运作尤为密集。为能实现自身收益和财富增值最大化,民营企业大股东在股份解禁前后有更强的意愿进行市值管理,并购重组成为主要资本运作手段,尤其是对热门新兴产业的并购。目前这已成为市场炒作的一条主线。

  佳隆股份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林长青、林长春9月19日通过大宗交易各自减持600万股,合计减持比例占4.26%,佳隆股份自2014年以来股价已大涨逾70%。万昌科技首发限售股5月20日解禁,公司在4月21日就停牌筹划重组。拓尔思、中京电子、金磊股份、东光微电等公司也在大股东股份解禁前开始运作并购重组。步森股份、张化机、百润股份等公司则在大股东股份解禁后迅速开展并购重组。

  以往大股东减持会对股价形成压力,但现今反而成为股价上涨催化剂,最近又出现大股东将部分股权转让给PE基金或并购基金的新型减持形式,成为资金追捧热点。大股东将股份减持给并购基金等机构,传递给市场的强烈信号是双方将联合进行并购重组等一系列资本运作,往往力度更大、更能够推动转型成功,从而带动股价飙涨。

  还有些大股东在减持前数月即与投资机构达成默契,由机构在低价买入,接着上市公司不断讲述资本运作故事,诸如跨界转型、对外并购等,股价拉升之后大股东在高位减持,机构帮忙接盘,公司继续释放利好以稳住股价,待大股东减持完毕、机构在二级市场将接盘消化完毕,资本运作结束,股价即开始暴跌。

  强烈的市值管理和并购重组预期足以使股价大涨,有些上市公司甚至用假重组的方式“忽悠”投资者,在重组预案公布后股价上涨,大股东等相关方借机减持套现,随即宣告重组失败。有些上市公司因客观原因重组失败,由于大股东有减持套现的强烈动力,即使此次重组失败,未来也有动力继续推进并购重组,继续拉升股价。由此出现一种现象,即重组失败的个股复牌后仍涨停。

  对大股东减持前后,上市公司种种利好的释放、各类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并购重组行为只是为市值管理需要,进行概念炒作,能否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或为上市公司带来实质性转型,尚难以确定。利用资本运作为噱头,上市公司大股东完成减持、各路机构提前埋伏实现短期炒作获利,待精彩故事即将落幕,高位接盘的往往是中小投资者,最终受伤的也是中小投资者。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